第五章 沒有脾氣的大導演
人的脾氣,往往跟名氣成正比,位高權重之人,多半脾氣不小。尤其是在演藝界,時常聽到演員憶苦思甜,訴說成名之前如何艱難,甚至在片場被導演當場罵哭。名氣越大的導演,往往脾氣越大,這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吳宇森是個例外。
吳宇森以暴力美學聞名於世界影壇,槍林彈雨,快意恩仇,常常讓觀眾熱血沸騰,大呼過癮。但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最擅長表現暴力的大導演,卻是個笑容可掬的老好人,無論心情好壞,總是麵帶微笑,從來不對別人發脾氣。
不是沒有脾氣。吳宇森年輕氣盛時,其實是個急性子,心裏常常急得發火,但決不會當麵表露出來。有時候,有的演員表演不到位,反反複複總是不得要領,他心裏氣得半死,就一個人偷偷地走到布景後麵,用頭使勁去撞木板,心裏還默念:“為什麼他演不好呢,我為什麼要找他呢?”撞完之後,火氣也消了,然後他再找到演員,心平氣和地談,此法屢試不爽。
有一次拍片時,劇情規定演員要用頭去撞道具“石頭”,那個演員怕受傷,不敢撞。吳宇森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呢,拿起“石頭”就往自己頭上砸,果然沒事,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他們哪裏知道,吳宇森早就練成了“鐵頭功”。
隨著年齡增長,他漸漸能控製情緒,再也不需要用頭撞牆了。影片後期製作時,吳宇森在工作室也從不板著臉訓人,反而叫人買來許多零食,逼著員工邊吃邊幹。他的道理很簡單,“吃的飽,才能做得好。”小小的細節,反映出他的處世原則,凡事都先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
在好萊塢拍片時,製片方對每一個環節都要求非常嚴格,決不允許出現半點差錯,如果哪個工作人員出錯,馬上就會被開除,換人頂上。吳宇森卻有自己的想法,一個人犯點小錯誤其實很正常,這些人找份工作都不容易,所以他就想方設法,暗中保護身邊的工作人員。每當有人出現失誤時,他首告訴自己要冷靜,絕不能發脾氣,然後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剛才是我沒有表達清楚,對不起,我們重來一遍。”
吳宇森說:“我覺得大家工作已經夠辛苦了,如果在現場隨便發脾氣的話,會對別人造成不好的心理影響,反而把事情弄得越來越糟。”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並非人人都能做到,尤其是麵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究其根源,恐怕不是脾氣大小的問題,而是心裏是否尊重對方。
正是這種寬容敦厚的個性,為他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廣泛的人氣。《赤壁》籌備之初,本來是定好了周潤發主演,可是臨近開機之前,周潤發忽然辭演。大戰在即,先損主將,劇組頓時亂了陣腳,這不是隨便找個人就可以代替的。就在吳宇森陷入困境時,好友梁朝偉得知消息,馬上給他打電話主動請纓,表示隻要能幫上忙,演什麼角色都可以。所以在《赤壁》中,我們才看到了梁朝偉扮演的周瑜,而梁朝偉當初臨危請命時,身體還未康複,這份情義尤其令人感動。
由此不難看出,吳宇森能有今日成就,決非偶然。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在電影界,吳宇森是當之無愧的大人物,之所以沒有脾氣,是因為他把自己看得很小,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把自己看得越小,心胸就越寬廣,世界自然無限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