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透視生活 感悟心靈(3)(1 / 3)

我知道,母親癱瘓的僅僅是身體,她的靈魂是那樣的健康美麗,以至於我再也感覺不到母親是個癱瘓的女人。我舉起手,向我敬愛而偉大的母親致敬!

心靈處方:

生活有時會贈給我們幸福的鮮花和寶石,但獲取不是我們惟一的願望,生活有時會給我們屈辱的淒凡苦雨,但沉論不是我們最後的結局。因為,我們有權選擇生活!

15.臭掉的蛤蜊

小時候我很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幫媽媽檢查買回來的蛤蜊裏有沒有壞的。蛤蜊的外殼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讓一個臭掉的蛤蜊混在新鮮的蛤蜊中,那整鍋湯就都糟蹋了。所以雖是小事一件,我可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並將此神聖使命視為莊嚴儀式,用虔誠又恭敬的心情做這件事。

檢查的方法是用左手先拿住一個蛤蜊,再用右手撿起其他蛤蜊,一個一個地敲敲看,如果蛤蜊敲出的聲音是結實的,就是新鮮的蛤蜊;如果敲的聲音是虛的,有點沙啞,不管它的口閉得多緊,還是臭的蛤蜊。

有一天,母親又買回來一包蛤蜊,我熟練地拿出一個大碗,開始我的鑒定工作。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居然“所有的”蛤蜊都是壞掉的!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一個一個再敲過一遍,竟仍然“沒有一個”蛤蜊是好的!那種感覺很像一位警察到一部公共汽車上去抓扒手,結果發現一車的人都是扒手!

我捧著那一大碗被判刑的蛤蜊去稟告母親,母親很是驚訝:“怎麼會這樣呢?這個賣蛤蜊的從來不會騙我的呀!”

於是母親大人親自動手檢驗,這才發現原來我抓在左手中的那個蛤蜊是壞的:難怪敲起來聲音全部不對勁!

這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的經驗,往往在孩子心中烙下深刻的溝痕,然後進入記憶的深處,等候生命的唱盤再度轉到那個相似的部位。

大學畢業後我開始工作,我非常地努力,對自己有些期許,也有些要求。但是有一段時間我對周圍的人都看不顧眼,在我眼中,“每一個人”都有令我難以忍受的缺點,我很想改造他們,而改造不了時,我又想躲避他們。我覺得自己很倒黴,很不幸,怎麼“總”遇到不好的人!

正當我沉醉於自怨自艾時,心中忽然響起“蛤蜊之歌”,難道我就是那個壞掉的蛤蜊?我聽到那麼多“別人的”沙啞之聲竟可能是我本身造成的?按照常理,一個人不會隻遇到壞人,周圍有些人對你友善,有些人對你不友善,這樣的幾率最大。那我?那我可能就是那個不友善的人,我用自己的高標準去檢驗我周圍的人,看起來我對大家都不滿意,其實我最不滿意的人是我自己!

我忘了我震驚於這個內心的自我發現有多久,隻記得當時很難過,原來我沒我裝出來的那麼好,別人也沒我看到的那麼差。我有兩個抉擇的方向:一個是——把自己裝得更好,免得別人看起來更差!另一個選擇則是——開始學著去欣賞別人,因為隻有在看到別人的好時,我才會發現自己的好,也才能真正欣賞自己。

這是一段漫長的曆程,一開始甚至要“強迫”自己,很像“視力矯正”,要把不順眼的看看,看到順眼。每當我想放棄時,就想起那個差點害我將整碗新鮮蛤蜊倒掉的臭蛤蜊。

幾年下來,我也體驗到原來這項能力不僅改善了我的人際關係,對於教師這個職業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麵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我如何去判斷他的旋律和節奏?

心靈處方:

沒想到這麼一件小小的家事訓練,竟也可以影響“我”如此巨大!你如果沒有成為偉人的抱負,至少也可以像我敲敲蛤蜊,學會做個友善的人吧!

如果當檢測標準係統出了問題,整個世界就都有了問題。

16.爸爸的電報

剛念大學時,爸爸和我商定好,每月的15日給我寄5百元的生活費。

因為開支毫無規律可循,三天兩頭地,我就找個理由與同寢室的舍友們到校園餐館揮霍一頓。

第一個月,爸爸容忍了我,提前把第二個月的生活費寄了過來。然而我卻惡習難改,第二個月、第三個月依然如此。

終於,在離第四個月的收款日還遙遙無期的時候,我又捉襟見肘了。

萬般無奈我拍了一封極其簡短的電報回家:“爸爸,餓壞了。”

爸爸很快就回了電報,也很簡短:“孩子,餓著吧。”

生活真是太偉大了,在其後隻有十塊錢的十天裏,我絞盡腦汁地節衣縮食,出手之前錙銖必較,竟然也把那段難捱的日子熬過去了。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精打細算,而且我還發現,其實隻要稍稍收斂一下不必要的支出,每月400元生活費就夠用了。這樣,每月我都可以積攢下一些盈餘,這些錢可以買書、買卡帶、買CD、旅遊、捐款,當然也包括吃餐館,但是比起單一地花在吃上,當然是有意思得多。

心靈處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隻有讓孩子品嚐了生活中真正的酸、甜、苦、辣,孩子的人生畫麵才會顯得絢麗多彩。而那些不舍得讓孩子挨餓受罪的父母,是無法讓孩子學會生活的。

17.上帝的夢想

從前有個男孩子住在山腳下的一幢大房子裏。他喜歡動物、跑車與音樂。他爬樹、遊泳、踢球、喜歡漂亮女孩子。他過著幸福的生活,隻是經常要讓人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