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署外交總長交通總長曹汝霖、內務總長王揖唐、海軍總長劉冠雄、司法總長兼署農商總長章宗祥、教育總長張國淦,呈請辭職。曹汝霖、王揖唐、劉冠雄、張國淦、章宗祥準免本職,此令。
特任唐紹儀為外交總長,許世英為內務總長,陳錦濤為財政總長,程璧光為海軍總長,張耀曾為司法總長,孫洪伊為教育總長,張國淦為農商總長,汪大燮為交通總長,此令。
特任國務總理段祺瑞兼任陸軍總長,此令。
此令下後,段內閣又複成立。總計此九部中,除陸軍一席,向歸段氏占有外,其餘各部人員,分作三派,一民黨,二官僚,三中立派,當時稱為混合內閣。惟唐紹儀、孫洪伊、張耀曾,尚在南方,未即就職,於是外交由陳錦濤兼署,司法由張國淦兼署,教育由次長吳生權代。教育一事,視若虛設,未免舍本逐末。嗣因汪大燮不願入閣,上呈固辭,乃改任許世英為交通總長,孫洪伊為內務總長,範源濂為教育總長。閣員既已湊齊,專俟國會開會,谘請追認,內外都無異言。段複從事外政,改定各省軍民長官名稱,武稱督軍,文稱省長,所有署內組織及一切職權,暫仍舊製,惟另加任命,特請黎總統任定如下:
奉天督軍張作霖。兼署省長。
吉林督軍孟恩遠,省長郭宗熙。
黑龍江省長畢桂芳。兼署督軍。
直隸省長朱家寶。兼署督軍。
山東督軍張懷芝,省長孫發緒。
河南督軍趙倜,省長田文烈。
山西督軍閻錫山,省長沈銘昌。
江蘇督軍馮國璋,省長齊耀琳。
安徽督軍張勳,省長倪嗣衝。
江西督軍李純,省長戚揚。
福建督軍李厚基,省長胡瑞霖。
浙江督軍呂公望。兼署省長。
湖北督軍王占元,省長範守佑。
湖南督軍陳宦。兼署省長。
陝西督軍陳樹藩。兼署省長。
四川督軍蔡鍔。兼署省長。
廣東督軍陸榮廷,省長朱慶瀾。
廣西督軍陳炳,省長羅佩金。
雲南督軍唐繼堯,省長任可澄。
貴州督軍劉顯世,省長戴戡。
甘肅省長張廣建。兼署督軍。
新疆省長楊增新。兼署督軍。
嗣是頒爵條例、文官官秩令,及懲辦國賊條例、附亂自首特赦令、糾彈法,均即廢止。又將政治犯一律釋放。並特赦前川督尹昌衡,俾複自由,所有統率辦事處,軍政執法處,亦盡行撤銷。海內人民,喁喁望治。其時川、粵、湘、魯各省,尚在未靖,又經過一番措置,才得平安。小子隻有一支禿筆,不能並敘,隻好依次敘來。
先是陳宦獨立四川,袁世凱命重慶鎮守使周駿,督理四川軍務,另用王陵基鎮守重慶。周奉命後,尚按兵不動,至袁逝世,他反出兵西上,進逼成都,自稱四川將軍,旋複改稱蜀軍總司令,委任王陵基為先鋒。王率前隊抵龍泉驛,成都戒嚴。周一麵迫陳出省,一麵截陳歸路,陳不禁大憤,將與決戰。紳商急電政府,請禁周、陳衝突,免禍生靈。政府乃任蔡鍔督川,調陳宦督湘,周駿還任。陳、周猶相持不下,蔡鍔已自敘州起程,先電致二人,勸他息爭。略雲:
二君之不惜兵連禍結者,乃為爭川督一席,抑何所見之小也?竊謂吾儕生於斯世,當以國是為前提,不應存自私自利之見。某今銜命入川,蓋收拾未了之局,俟部署既定,則自請辭職,或於二君中推轂一人,以承斯乏,不過累公稍候時日耳。用特馳電奉告,即請解甲息兵,如或不然,鍔雖不願效齷齪官僚口吻,以違抗中央命令相責,而擾亂治安之咎,鍔當聲罪致討,務希從速裁奪,鍔秣馬厲兵以待,惟二君鑒之!
陳宦得書,即日束裝就道,出省自去。周駿心尚未死,竟乘虛入踞成都,自稱都督,且欲撤去四川護國軍招討右司令、兼兵工廠總辦楊維官職。楊本陳宦部下,聞著這個消息,竟舉兵相抗,與周軍戰於城外,楊兵敗潰。統是權利思想,中國其能靖乎?蔡鍔舊病複發,不便督師,因慮周駿猖獗,乃檄羅佩金、劉存厚兩軍,分道進攻。劉軍先至城下,周駿自知不敵,方偕王陵基退出成都。存厚入城,維持秩序,川民乃定。越日,羅佩金亦到。又越數日,蔡鍔亦帶兵到來,成都父老,相率歡迎。鍔慰勞有加,力疾視事,川人始共慶更生了。仍為蔡鍔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