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應電召辮帥作調人 撤國會軍官甘副署(2 / 3)

據安徽督軍張勳來電,曆陳時局,情詞懇摯,本大總統德薄能鮮,誠信未孚,致為國家禦侮之官,竟有藩鎮聯兵之禍,事與心左,慨歉交深。安徽督軍張勳功高望重,公誠愛國,盼即迅速來京,共商國是,必能匡濟時艱,挽回大局,予望之!此令。

張勳接到此令,喜如所望,即複電到京,克日啟程。別有肺腸,明眼人當能窺測。眾議院議長湯化龍,蒿目時艱,料知前途必有大變,不如見機遠禍,乃向院中陳請辭職。各議員表決許可,因即改選,另舉吳景濂為議長。副議長陳國祥亦情願去職,偏不得大眾允許,隻好仍然留任。此外如參眾兩院議員,有心趨避,聯翩告辭,樂得離開煩惱場,回去享福。最驚人耳目的事情,乃是副總統馮國璋,亦電達參眾兩院,請辭中華民國副總統一職,並派員將原受證書,具文送繳兩院,且通電中央及各省,聲明時局險,無術救濟,不能顏屍位等情。黎總統越覺焦急,慌忙複電慰留,一麵敦促安徽督軍張勳,及國務總理李經羲入都,挽救危局。江西督軍李純,卻是有些熱誠,意欲出為調停,特由贛省入京,窺探兩造意見,竭力周旋。偏黎總統的心目中,專望那辮子大帥,天津的各省總參謀處,又是倚勢作威,不容進言,李督軍徒討了一回沒趣,隻好掃興自歸。那辮帥張勳,於六月七日起行,隨身帶著精兵五千,乘車就道,越宿即至天津,與李經羲晤商。彼此密談多時,定了密計,遂先派兵入京,作為先聲,又電陳調停條件,第一項宜解散國會,第二項是撤銷京津警備。意欲何為?黎總統接電後,明知這兩項是都不可行,但事在燃眉,不得不依他一條,把王士珍、江朝宗、陳光遠的警備總副司令,先行撤銷,然後再複電張勳,商榷解散國會一事,似乎有不便依議的情形。偏張勳堅執己見,謂:“國會若不解散,斷無調停餘地,自己亦未便晉京,擬即回任去了。”黎總統接到此電,又大吃了一驚。可巧駐京美公使,複來了一角公文,由伍廷芳親自齎入。黎總統急忙啟閱,但見上麵寫著:

美國政府聞中國內訌,極為憂慮,篤望即複歸於和好,政治統一。中國對德宣戰,抑或仍守與德絕交之現狀,乃次要之事件。在中國最為必要者,乃維持繼續其政治之實驗,沿已得進步之途徑,進求國家之發展。美國所以關心於中國政體及行政人物者,僅以中美友誼之關係,美國不得不助中國。但美國尤深切關心者,在中國之維持中央統一與單獨負責之政府。是以美國今表示極誠懇之希望,願中國為自己利益及世界利益計,立息黨爭。並願所有黨派與一切人民,共謀統一政府之再建,共保中國在世界各國中所應有之地位。但若內訌不息,而欲占其以應得之地位,則必不可能也。

黎總統覽到此處,見下文隻有寥寥數字,料不過是起結套話,因此不暇細瞧,便將來文置諸案上,顧語伍廷芳道:“這原是友邦的好意,但目前危狀,幾乎朝不保暮,公可別有良策否?”廷芳躊躇多時,竟想不出什麼法子,隻得當麵敷衍道:“總統高見,究應如何辦法?”黎總統答道:“張勳所要求的二大條件,京津警備,已經撤銷,隻解散國會,事關重大,未便照行,偏他定要照辦,如何是好?”廷芳道:“民國《約法》,並無解散國會的條件,此事如何行得?就是前日段總理免職,廷芳麵奉鈞命,勉強副署,那還有《約法》可援,已遭各軍長反對,痛責廷芳,倘或解散國會,是要被全國唾罵了。”黎總統道:“這便怎麼處?”廷芳道:“且再派一幹員,赴津與張勳婉商,寧可改行別種條件罷。”黎總統點首無言,廷芳便即退出。當由黎總統派員往津,才閱一宵,便見該員返報。據言:“張勳意見,非解散國會,斷不可了,現限定三日以內,必須頒發解散國會的命令。否則通電卸責,南下回任,恕不入謁了。”仿佛哀的美敦書。黎總統聽著,直似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楚。又召伍廷芳等熟商,廷芳托辭有疾,但呈入一篇辭職書,不願進見。此外有幾位國務員,應召進來,也無非麵麵相覷,支吾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