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何鑒別古董:慧眼識珠
點子緣起
近年來,古董吸引了越來越多人,欽羨與喜愛的目光。成為時下又一道亮麗的風景。但與此同時,仿偽品也日漸泛濫,市麵上良莠相雜、魚目混珠。
每一件古董都是先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在這上麵沉積著無數的曆史、文化、社會信息,而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無法取代的。從這個意思上說,任何一件古董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也就是“無價之寶”。可是當一件古董進入了市場,要在市場上流通起來的時候,又確實要附加一個“價格”來衡量它,這裏就產生了一個明顯的矛盾。人們都說學瓷器要過四關:辨真偽、斷窯口、看年代、定價值。確實,這個問題給很多新入門的藏家帶來相當的困擾。 有什麼比較清晰的概念,來全麵衡量一件古董的“價格”呢?
古董的價格在每個人眼裏是不一樣的,你覺得貴的東西,他覺得太便宜,因此不可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無論是純粹的業餘愛好還是投資增值,收藏都需要有經濟實力做後盾,所以玩古董首先要正確估量自己的經濟實力,在自身經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量力而行地去尋找、收藏自己喜愛而又能買得起的藏品。一旦遇到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文物,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放棄,這樣才能保持平靜的心態,也就不容易吃虧上當。
情景案例
一次幾位藏家逛古董市場,在一店裏見到一件南宋龍泉窯青釉雙環虎耳旋紋瓶,有小傷。店主開出了一個在當時來說相當高的價格。大家七嘴八舌品評了半天,都認為是好東西,可是都認為太貴,而且還帶傷,因此都放棄了。隻有一位新入行的女士覺得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器形的瓷器,隨便還了一個價就買下來了。到今天,大家都知道這樣器形的龍泉窯器在全國才兩三件,一下子就成了藏家們追逐的對象,價格也因此翻了數十倍。
點子支招
在日常的“尋寶”過程中,應該十分注意研究一件古董所包含的文化、曆史信息,解讀別人不知道、不注意的細節,並以此來正確估量它的實際價格。事實上,由於目前國內的很多賣家本身的文化涵養並不高,在判定一件古董的價格的時候相對較少地考慮它的文化曆史價值,因此留下了相當大的價格空間給有心的買家,這也是玩家們真正能夠“撿漏”的最後機會了。
一件古玩的價格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市場平均價格,一種是自己願意出的價格,根據自己對特定器物的喜愛程度來調整。例如一件市場平均價是千元的古董,要是很喜歡,不妨加上個20%-30%,隻要自己喜歡,買到手就是勝利,就開心;如果不是很喜歡,或者沒有太大的成交意願,那就不妨減他個20%-30%,買到了也開心,因為撿了便宜貨,買不到也不失望,因為本來也就不是很在意。這種心態就很健康,因此他的收藏也比較成功。
在收藏的過程中,切記不要忌盲目跟進,隨波逐流。不要獵奇好勝,急於成交。不要投機取巧,弄巧成拙。
一、瓷器方麵,要看看有沒有題字或印章,這是判斷年代最直接的辦法。看器型,各年代瓷器器型都有差別。看胎釉,從胎釉也能分出年代和地域。看光澤,顏色,各時期瓷器光澤各有不同,顏色上也存差異。看紋飾,看看花紋,沒準是大師手筆,各年代畫風不同,瓷器上的紋飾也有差別。看是否完好,保存情況如何也是決定其價值的重要因素,從破損處推斷年代也是斷代的方法之一。
二、如果是玉器,可以從形製、紋飾、琢工、玉質等幾個方麵著手。
形製。每個朝代的玉器都有它自己的基本造型,同樣是龍,曆代造型均不同,把握了它的特點,對器物的總體時代風格就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
紋飾。各個時代不同的審美喜好等決定和製約著器物的裝飾圖案。良渚文化的神像紋、戰國的穀紋、明清的吉祥紋都代表了社會的流行時尚,知此,器物品性自然了然於胸。
琢工。由於製作工具的改良和技術手段的變換,曆代碾玉技法也不盡一樣。史前尚無金屬工具,故切割、琢磨、鑽孔帶有明顯的原始特征,商代的雙線陰勾、西周的斜切陰線、漢代的“漢八刀”等皆為典型的刀法,與他代不同。如加以熟識,不啻是一條鑒定捷徑。
玉質。盡管古玉材質的主流是新疆玉,但在不同時期也采用了一些其他玉料,尤其史前階段,受客觀條件的限製,大多是就地取材。如紅山文化的岫岩玉,良渚文化的小梅嶺玉等;而現今又出現了青海玉、俄羅斯玉等;還有以石代玉者。識別不同的玉料,可借助礦物鑒定法來分析,通過顏色、硬度、密度、折射率來科學鑒定,將有助於確定器物時代的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