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光武遺策(1 / 2)

黃天在房內看兵書,邊看邊問:“穎汝、南陽的渠帥不是師父派出去的嗎?”

阿二:“當然不是,他們都是當地人,如果是派出去的,怎麼招得到那麼多方眾。”

“到底是個什麼情況?他們怎麼倒率先起義了?”

“這個,說起來還得怪公子你,當初你提議散方,他們以為大賢良師放棄起義,便要自己幹咯。至於他們是早有預謀,還是臨時決意,就很難說了。”

“你將三十六方渠帥名姓給我說來聽聽。”

三十六方渠帥,在漢朝第一波毀天滅地的攻勢後,並沒有完全,有的隱匿,有的投靠別處,稱為“黃巾餘黨”、“黃金餘孽”。

其實要是好好利用者三十六方,黃巾起義未必不能成功,隻可惜張角並沒有深謀遠慮。

阿二慢慢道來。

幽州廣陽郡一方,馬元義,未散。

兗州東郡一方,卜己,已散。

青州四方,濟南國徐和、樂安國司馬俱、北海國管亥、東萊郡王營,前兩方被後兩方吞並。

揚州四方,會稽郡吳桓、梅成,廬江郡陳敗、萬秉,未散。

豫州潁川郡六方,波才、何儀、何曼、黃劭、吳霸、張赤,起義。

豫州汝南郡五方,彭脫、劉辟、龔都、瞿恭、江宮,起義。

荊州南陽郡四方,張曼成、趙弘、韓忠、孫夏,起義。

冀州十一方,均已散,張闓已回淩霄,左棱、楊鳳、李大目、郭賢、劉石、羅市、緣城七人投黑山軍去了,孫輕、杜長、王當投常山軍去了。

這些名字,有些還是耳熟能詳的,不過基本上都沒什麼好下場,那些隱匿起來的,最終還是不甘寂寞,又起義,被逐個鎮壓,比如管亥、王營就被曹操鎮壓,收編為青州軍,陳敗、萬秉被朱治鎮壓,瞿恭、江宮被李通鎮壓。

“他們自稱黃巾起義,是聯合起來了嗎?”

“確實是聯合起來了,潁川以波帥為首、汝南以彭帥為首、南陽以張帥為首,他們在潁川會盟,各稱‘天公’、‘地公’、‘人公’將軍。”

“朝廷方麵有什麼消息嗎?”

“好像並沒有什麼動靜。”

當然不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隻是這個時代,沒有電報、電話,更沒有互聯網,通訊隻能靠人力,這樣一想,黃天又不禁緬懷起未來世界的好處。

穿越一黨的金手指,並不是他知道曆史的劇情會如何走,知道哪些謀臣猛將可用,就去千方百計招攬。而是他能利用時間差、空間差,從中調度,占據先機。要招攬人才,不是光憑三言兩語、或者一身武力就能行的,要是這樣,陳宮、呂布不就成了三國最強組合了?然而他們最終還是慘敗在曹操之手。

朝廷內,靈帝剛剛廢除黨錮,百官又勸諫靈帝任用黨人。楊賜進道:“前太尉黃瓊之孫黃琬,已禁錮二十餘年,曾任五官中郎將,陛下可複其官,已收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