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父母和其他家人角色的差異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包括保姆,每個人的為人處世都不同,其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也完全不一樣。孩子需要和各個角色有正麵交流的機會,尤其爸爸和媽媽,不可以互替,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充當。爸爸媽媽多尋找和孩子獨處的機會,就是讓角色和孩子有更多、更深層次的互動和鏈接。不要每天很多人圍著孩子,他不管多小,他都需要安靜,需要自己的空間。
爸爸工作很忙,出差在外的時間比較多,所以但凡爸爸在家,要經常創造他單獨帶孩子的機會,帶孩子外出就餐,或者去動物園,或者去森林裏溜達。同時也使全職帶孩子的媽媽有了時間和孩子短暫剝離,對雙方都是一種情緒的更新。
讓孩子感受“不一樣的生活”。機緣巧合,我曾經單獨帶5歲的甜妞探訪家人和朋友3周。平時偶爾單獨和媽媽活動,小妞都會很開心,那3周時間沒有哥哥的擎肘,甜妞歡呼雀躍得不摻任何水分。每天晚上和媽媽睡大床,每天帶她見不同的朋友和家人,去不同的城市,住在不同的地方,小妞都特別享受和媽媽一起活動的時光,無數次地要媽媽抱抱,或者跑過來就為了讓媽媽親一個,她覺得自己是個備受寵愛的孩子。
哥哥單獨在爸爸的帶領下上學,做作業,踢球,和小朋友交往。爸爸帶他去吃中國菜,帶他去爬山,去森林裏看動物,還帶他去看電影,在電腦上讓他自己下載遊戲。甚至爸爸還帶他去買新的運動鞋,包括讓哥哥自己選襯衫。小男生覺得:和爸爸在一起很不一樣,爸爸也管吃喝拉撒,但和媽媽的方法不一樣,爸爸更樂意讓孩子參與動手,不像媽媽那樣動不動就尖著嗓子喊停。哪個孩子不喜歡自己左手牽爸爸,右手拉媽媽,單方和孩子組成小分隊,不是不利於家庭和睦嗎?嗬嗬,其實,合適的單獨相處,是給了孩子更多獨立思考和感知對方的機會。小別,對孩子來講,也同樣具有“勝似新婚”的正麵能量。
童年小貼士
如果家裏有兩個孩子,或者家裏有老人和保姆,那麼爸爸或媽媽,抽時間找機會單獨帶一個孩子,就會特別有效果,孩子也會更覺得珍貴。
單獨帶孩子,可以讓孩子享受更多的關注,更利於親密關係的建立。
尋找一些特別的活動,讓孩子更享受和爸媽單獨相處的時光,小旅行是很好的方式,或者某個特別場所,例如男生們喜歡的森林攀爬,女生們喜歡的芭比玩具,都可以作為特別項目和孩子一起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