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可以……我現在就帶您進城……”說著這葉友衝跪著蹭到了曹變蛟身邊,將這如朕親臨的牌子交給了對方。這才起身在前麵引路,將魏麒麟一行人帶到南京城中。
其實這牌子隻是方便魏麒麟在京行事,可以魏麒麟的尿性,肯定會拿這雞毛當令箭,然後到處顯擺。
等眾人進入南京城後,魏麒麟掀起了馬車的簾子衝外麵看了看。
這時候,比一個多月前,見到的南京稍微熱鬧了一點,隻是相較於大明的南京,依舊顯得有些荒涼。
最重要的是,從路上行人的臉上,很難看到笑容。
顯得一派死氣沉沉,這和流雲城可根本就沒有法比。
說到接待之人,為何不是鴻臚寺,而是應天府的官員,其實這個是有說法的。
因為,鴻臚寺是負責接待外賓,而魏麒麟這京察官員,顯然不屬於外賓。
所以當時高麗公主前往大明和親的時候,是鴻臚寺接待,而魏麒麟到南京則有應天府的人接待。
另外一方麵,造成大明兩京的奇葩現象,還得從很早以前開始說起。
洪武大帝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了天下,便在他的家鄉鳳陽附近定了都城,將五軍都督府、宗人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太醫院、五城兵馬司、國子監等等,一切皇城所需的標配都安放在了南京。
可是洪武大帝嗝屁後,皇位傳到了他孫子朱允炆手裏,這朱允炆上位以後,有大把的叔叔手握兵權,他怕鎮壓不住,就想到了一個削藩的方法,一點點來收縮叔叔們的兵力,以及權力。
這時候,有慫的認命了,不服氣的就打了起來。
最後朱允炆的叔叔朱棣靖難成功,繼位號年號永樂。
隻是他畢竟是北平的藩王,又是搶了侄子的皇位,覺得一直在南京帶著不舒服,就尋了個由頭,將都城遷移到了北平,北平也改為順天府,又稱北京。
這由頭,自然就是後世所知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而另外一邊,南京畢竟在大明的龍興之地附近,又不能說取締就取締,多少得給老祖宗一些麵子,就成了留都,將一切設施都保留了下來。
隻是所有人都知道,朱棣這一脈是不會回去的。
所以才會成了現在這麼一副驚喜,南京有自己的六部,自己的五軍都督府,自己的五城兵馬司,儼然就是一個小政府的模樣。
隻可惜,這些人注定都是一些官場失意之人,影響力也隻能遍及南直屬,很難和北京的影響全國相比較。
而且這其中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朱棣定年號為永樂,成就了著名的永樂盛世,更有三寶太監下西洋揚國威之事。
隻是這“永樂”年號,再坊間到是被不少反動勢力編排過。
畢竟他這年號,可是和早先年北宋造反頭頭聖公方臘自立的年號一模一樣。
這些人將朱棣與方臘聯係到一起,說白了,就是想說朱棣這皇位來的不正當。
也正是如此,才會有此刻的南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