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芝其人,本是江南某個不起眼的小縣城裏的縣令之女,因為行三,也有人稱其為三娘子,是當地有名的才女。
華家本不是當地大家望族,隻是她那父親尚算爭氣,中了個進士;運氣好,得在這個尚算富庶的縣城當上了縣令。
父親本有個哥哥,隻是這哥嫂家比較富裕。華知縣早年為了考科舉,更是讓家裏的經濟捉襟見肘。而哥哥卻瞧不上這多年不中的弟弟,用了早已娶妻分家的借口,多年也不曾接濟。兩家的關係,倒不如周圍樸實的一眾鄰居。
後來,終於中了舉,卻是在離家萬裏的江南為官,便也沒什麼聯係了。
倒是母親,和家裏的兄弟姐妹倒還沒少了走動。
華芝的大姐,名喚華芬,早早地嫁了個舉人,本想著能做上秀才娘子官太太。她相公卻也是屢試不第,家裏頗為艱難。本比兩個妹妹大不了幾歲的華芬,顯得比真實年齡蒼老許多。
華芝的二姐,名喚華芳,嫁給了個世代經商的人家,家境殷實,也沒那麼大規矩,日子過得倒也清閑。兩夫妻相互扶持,恩恩愛愛甜甜蜜蜜的,三年抱倆。但華老爺明顯喜歡大姑爺多過二姑爺。這大概能讓他有更多共鳴吧!
家裏唯一的兒子和華芝是一胎所生,取名華玉書,用他爹的話說就是這兩姐弟,肯定是芝蘭玉樹,美不勝收。
兩姐弟倒真的惹人喜愛,從小就是聰明相,最會討好賣乖,所以也最得父母的寵愛。學問功課,倒是問得勤。隻是性子卻有些野。
家裏沒有小妾,隻有兩個通房,還是華夫人自己挑的。但華老爺感念華夫人早年一起吃糠咽菜,過苦日子;所以當了官,也不曾拋棄糟糠。
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和和美美,恬淡寧靜。
因著前兩個女兒生在日子尚算拮據之時,父親忙於應考,家裏需要操持,也沒能好好培養。等到華芝和華玉書兩人出生時,家裏條件好了些,後來父親又中了舉、派了官,已有閑暇來教導兩人。
兩人倒也沒負了父母的栽培,小小年紀就小有才名了。華芝更是成了當地有名的才女加美女。
當然,在那個女子一年也出不了幾次門,見不到什麼生人的時代,華芝無疑是幸運的,因為父親常常對她和玉書沒什麼兩樣,讓她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美麗和才氣。
隻是,這或許也正是她一世淒涼、家人慘淡的根源。
一見四郎誤終身,便可輕易地概括了她的一生。
大周曆安平二十七年秋,皇帝駕崩,傳位於四皇子。
四皇子繼位,改國號為永平。這位新皇帝一心進取,希望能再創聖祖時的輝煌,所以醉心政務。為體察百姓疾苦,常常出宮微服私訪。
永平三年春,皇帝化名黃四公子微服私訪江南,正好趕上當時的花顏節。
所謂花顏節,是民間非官方的一項賞花遊園活動,一般在暮春舉行。由一些權貴大家裏的閑夫人、閑小姐發起的,多由些家裏有頭有臉的丫鬟、管事跑腿。屆時,每一個知名家族都會收到拜帖,邀請府上正值青春年紀,尚未婚配的少爺小姐前去遊玩。當然,素有惡名的人則不會在其中。所以,被邀請也是一種身份和大眾認可度的象征。
大家都不會明說的則是,也有些名門望族的人家挑女婿或媳婦,也會遣了貼身大丫鬟、嬤嬤跟著自家少爺、小姐,順便進行相看。
素有才名的華芝和華玉書都早早地收到了邀請函。父親為人不算開明,但很寵兩人,倒也同意兩人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