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帶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領略人類的智慧之光;老師,為我們插上飛翔的翅膀,讓我們擺脫無知放飛夢想;老師,為人師表,給我們樹立起做人的榜樣。師恩難忘,是老師給了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照亮了我們的人生之路,讓我們的生命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老師是我們人生的啟蒙者
如果黑板是浩瀚的大海,那麼老師就是海上的水手,教鞭就是他的槳,劃動那隻停泊在港口的小船。他的手勢生動優美,如一隻振翅翱翔的雄鷹,在遼闊的天宇邊劃出一條漂亮的弧線。
一支粉筆,三尺講台,留下的永遠是他們含辛茹苦的身影。滴滴汗水,點點心血,印在老師臉上的始終是嘔心企盼的神情。一個人一生之中最大的幸福不是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不是和愛人耳鬢廝磨,醉臥溫柔之鄉,而是遇到一個知識淵博、品行高尚的老師。
魯迅遇到了藤野先生,魏巍不能忘懷蔡芸芝老師,達·芬奇更加感謝教他畫雞蛋的弗羅基俄。也許三毛是不幸的,初二時,數學老師的體罰讓她走上了休學的道路。但許多年後,三毛說:“一直到現在,我的數學老師都是改變我命運的人,我十分的感激他,要不是當年他的體罰,我不會走上今天的路。”說這番話時,她已經經曆了世事滄桑、人海沉浮,顯得冷靜而達觀。
老師是先活在學生們的眼睛裏,而後才活在學生們的心裏的。要把學生們目光之中的懷疑、猜測、挑剔變成心目中的信任、尊敬和愛戴,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傳道,授業,解惑”包含著多少的苦澀和艱辛啊!
或許有一天,他教給我們的知識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被淡化了,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在我們心中卻是永恒。當我們在心靈一隅為老師開辟出一片聖潔的園地時,我們又有了一個新的人生偶像。
師者,如夕陽,偉大而正直,光明磊落,襟懷坦蕩,它不因轉瞬即逝而沮喪,更不要求人們的回報。殘陽,最能說明對大地的癡情,而老師是否總是徜徉在霜籠月罩的林間,駐足眺望,目光沉靜而悠遠?遲暮之年,仍以一樣的激情培育國之棟梁,不居功自傲,不養尊處優,心中永遠升起不老的太陽。正如一位老師說的那樣:“人就應該像蠟燭一樣,從頭到腳都是光明的。”我們似乎看到了克拉瑪依大火中36名亡靈的心在跳躍。老師總是用真誠地熱情去感化冰凍的心靈,他們也有無奈的時候,但耕耘的時鍾不會因此而停擺,哪怕看不到生命綻放一絲光彩!
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蒙學初開的小學生,從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飛的成人,從門外漢到專才,從人類的結繩記事到今天的信息時代,老師的作用時時刻刻貫穿其中。社會的發展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老師。老師的默默付出換來了人類文明的勃勃生機。老師的愛,無私中透露著平凡:像一股暖流,滲入我們的心田;像一聲呼喚,幫助我們落寞的心靈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陣春風,帶給我們清爽和溫馨。我們的老師,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簇擁的鮮花。一支支粉筆,是他們耕耘的犁頭,三尺講台,是他們奉獻的戰場。
他們無私地站著,站成一棵蒲公英,讓知識的花絮大大方方地飄散四方,陽光下的世界才因此而變得繽紛和燦爛;他們正直地站著,站成一棵雪鬆樹,讓挺拔的身軀不偏不倚地親吻藍天,風雪中的生命才因此而變得青翠而蓬勃;他們高貴地站著,站成一棵風景樹,讓靈魂的枝葉嘩啦啦地拍響節奏,成長中的幼苗才會因此而找準韻律和參照。
老師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啟蒙者,像路燈,像航標,像杉樹,給我們以光亮,以方向,給倒伏的人以靈魂的支撐……
老師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注定要有許許多多的老師,有的是給你啟蒙的恩師,有的是為你授業的恩師,甚至是一字之師,一理之師。正是他們,讓我們走出困惑,學會了為人的道理。
對於我們的成長來說,老師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帶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
對於我們的成功而言,老師是我們成長路上的領路人,他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選擇,幫我們把握正確的人生航向,讓我們最終走向成功。
美國有一位叫裏基·亨利的棒球運動員,他在上高中時就有一個夢想——做一名優秀的體育運動員。他在16歲那年棒球就已經打得非常出色了。當時,他的高中教練奧利·賈維斯對他充滿信心,不僅認真教他棒球技藝,還教他如何對自己充滿信心。
高中三年級的那個夏天,裏基·亨利的理想動搖了。他家裏還有六個兄弟、三個姐妹,有的也正在上學,家庭經濟狀況有些困難。為了幫助家裏減輕負擔,他想離開棒球場找一份臨時工作。在朋友的推薦下,他準備去打一份零工。對他來說,有了這份工作,他不僅可以買一輛自行車,也可以添置一些新衣服,還可以存一筆錢補貼家用。想著這份工作誘人的前景,他想立即接受這個難得的機會。
但是,當他鼓足勇氣把這個想法告訴給奧利·賈維斯教練時,奧利·賈維斯教練非常生氣。他盯著裏基·亨利,厲聲說道:“你將有一生的時間來工作,但你能夠參加比賽的日子能有幾天?那是非常有限的!你浪費不起啊!”
他低下頭,絞盡腦汁地想辦法,看如何向教練解釋自己想有錢,想給媽媽買房子的打算,但不知道怎樣麵對教練失望的眼神。
“你想要去幹的這份工作能掙多少錢?”
“一小時3.25美元。”他不敢抬起頭來,小聲答道。
“啊?難道一個夢想的價格就隻值一小時3.25美元嗎?”
隨後,奧利·賈維斯教練極其耐心地幫裏基·亨利分析了打零工和棒球訓練的前景,向裏基·亨利揭示了注重眼前得失與樹立長遠目標之間的巨大不同。最後,裏基·亨利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之中。
在那一年,裏基·亨利被美國西南部匹茲堡市的派爾吉特棒球隊選中,並且一次簽訂了兩萬美元的協議。此外,裏基·亨利還獲得了亞利桑那大學的橄欖球獎學金,獲得了大學教育。後來,裏基·亨利在兩次民眾選舉中當選為“全美橄欖球後衛”,在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隊隊員第一輪選拔賽中名列第七。1984年,裏基·亨利與野馬隊簽訂了170萬美元的協議,終於圓了為媽媽買一所房子的夢想。
不妨設想一下,假如裏基·亨利當初沒有聽從教練的勸告,未能接受恩師的教導,放棄棒球訓練而去打零工,他的命運將會怎樣?他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自己的夢想嗎?答案很顯然!
人生道路上的岔口太多太多,隻是我們不一定有機會像裏基·亨利那樣能麵對麵地聆聽恩師的指點,但我們所有的選擇無不包含著恩師的辛勤勞動。
很多人習慣於把孩子比作花朵,把老師比作園丁。的確,花兒的綻放需要園丁辛勤的栽培和精心的嗬護。為了鮮豔的花朵,他們日夜勞作,他們施肥,他們澆水,讓陽光撒滿每一個花朵,讓雨露滋潤每一片花瓣。為了花朵免遭暴風驟雨,他們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貴州省的大山深處,有一所很小的小學。學生們上學都必須經過學校下遊的一座小橋。這是一座用石頭砌成的小橋。一位年輕的教師,為了護送學生過橋,在這裏畫上了生命的句號。
連續下了兩天兩夜的大雨讓河水暴漲,水漫過了小橋。為了安全,村裏人用繩子係在河的兩岸,讓過橋的人順著繩子通過石橋。放學的路上,一位姓田的老師擔負著護送孩子們回家的任務。田老師幫助大部分同學平安地過了小橋,就在護送最後一批學生過橋時,危險發生了:一聲驚雷讓走在最前麵的一位女同學忽然放開了繩,一個趔趄之後,這位女同學掉入洪水中被衝走了。田老師緊急安撫好橋上的同學之後,毅然躍入河水,經過幾次拚命搶救,女孩得救了,但筋疲力盡的田老師卻被洪水卷走了。兩天之後,人們在小河下遊十幾裏處打撈出了她的屍體。
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老師的責任,她用自己的青春換回了學生的生命。她是這位同學的恩師,也是我們大家的恩師!
很多老教師在提到自己有所成就的學生時,總是津津樂道,那種喜悅和滿足感,絕對勝過對自己子女有所成就時的興奮;很多老師把自己無法實現的理想和願望嫁接給一批批學生,讓他們了卻了自己的遺憾;很多老師把畢生心血獻給了學生,卻忘了自己的子女,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捍衛了天底下最神聖的職業!
有一位叫馬付才的同學,他因為一場車禍而成了殘疾,走路老是一瘸一拐的。慢慢地,他開始在心裏自卑起來。由於怕同學們笑話,他從此不再上體育課。但後來的一位姓楊的老師讓他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一次體育課上,楊老師聽了他一貫的理由之後,一字一頓地說:“你和我們一起做廣播體操總可以吧?”看著老師征求的眼光,這位同學終於點點頭,同意了。可就在一套廣播體操之後,老師又安排了跳高訓練。同學們一個一個都跳了過去,馬付才的名字被叫響了。麵對第二次喊叫,他氣憤地說:“不行!你明知道我這個樣子,為什麼還要讓我跳呢?我跳不了!”
“你看看這高度!你一定能跳過去的!為什麼老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殘疾人、窩囊廢呢?”楊老師激勵著他。
楊老師話音剛落,馬付才瘋了一般地向跳杆衝去,並順利地跳過了跳杆。之後,在楊老師的特意安排下,這位同學一次又一次地跳過了跳杆。
下課後,楊老師親切地拍著馬付才同學的肩膀告訴他,在他第一次成功跳過跳杆後,跳杆的高度被老師有意抬高了,但他還是跳了過去。老師意味深長地說:“以後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給自己設限,而且要把跳杆不斷往上抬!”
這次事件之後,馬付才完全恢複了自信。他走出了自卑自憐的陰影,他不再逃避。他和同學們一起出早操,一起跑步,並在體育課上主動將跳杆的高度一次次往上抬,他都一次次地成功超越。
更可喜的是,由於不斷鍛煉,馬付才的病情有了好轉。他心理和身體的疾病都得到了改善,最終順利地考上了大學。
大學畢業後,馬付才走上了社會,成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每每在事業徘徊不前的時候,他就想起老師的那句話。那句話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如果沒有楊老師的教誨,馬付才的人生將不可想象!遇上這麼好的老師,他的命運也因此而改變。
我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錯,人生路上有恩師的教導,就不會迷失方向,一路之上有恩師的關注,才會更加自信,才會勇敢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