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處世觀:高調不要你來唱(1 / 3)

低調不等於卑微。隻有那些真正卑微的人,才會用高調來粉飾自己,以掩蓋醜陋,以填平那個自覺低人一等的鴻溝。低調一點做人,才是真正聰明的表現。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人生大略你一定要學會。不要不分時宜地唱高調,否則,最終受傷的隻是你。

1.入世先察己

入世是我們的必然生存方向,但並不等於所有人都可以在這個社會中遊刃有餘地生活下去。社會環境從某種程度而言是一個定性的概念。許多時候我們依靠個人的力量無力改變它的一點皮毛。所以,假如你的個性太強,且無法適應這個社會時,隻有改變一下自己,而不是試圖去改變這個社會。否則,你將無法順利生存下去,把自己的心理位置放低一點,先檢查自己的缺失是我們入世的前提,也是一種必要。

孟買佛學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學院之一。這所佛學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的建院曆史悠久,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學者之外,還有一個特點是其他佛學院所沒有的。這是一個極其微小的細節,但是,所有進入過這裏的人,當他再出來的時候,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正是這個細節使他們頓悟人生,正是這個細節讓他們受益無窮。

原來孟買佛學院在它的正門一側,又開了一個小門,這個小門隻有一米五高,一個成年人要想過去必須低頭,否則,就隻能碰壁了。

這正是孟買佛學院給它的學生上的第一堂課。所有新來的人,教師都會引導他到這個小門旁,讓他進出一次。很顯然,所有的人都是低頭彎腰進出的,盡管有失禮儀和風度,但是卻可以使人有所領悟。教師說,大門出入當然方便,而且能夠讓一個人很體麵很有風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時候,我們要出入的地方並不都是有著壯觀的大門的。這個時候,隻有那些暫時放下尊貴和體麵的人,才能夠出入。否則,有很多時候,你就隻能被擋在院牆之外了。

佛學院的教師告訴他的學生們,佛家的哲學就在這個小門裏,人生的哲學也在這個小門裏,尤其是通向這個小門的路上,沒有一扇寬闊的大門,所有的門都需要彎腰低頭才可以穿過。

我們不是佛教徒,但我們同佛教徒一樣,要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風順,少遇挫折,彎腰、低頭是最好的入世方式,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一門必不可少的人生功課。而低調做人正是這種人生功課的最佳成績。

漢更始元年,劉秀指揮昆陽之戰,震動了王莽朝廷。然而,劉秀兄弟的才幹也引起了更始皇帝劉玄的嫉妒。劉玄本是破落戶子弟,投機參加了農民起義軍,沒有什麼戰功,自當上更始皇帝後,又整日飲酒作樂,不事朝政。劉玄怕劉秀兄弟奪取了他的皇位,便以“大司徒劉璌久有異心”的莫須有罪名,將立有戰功的劉璌殺害了。劉秀接到兄長劉璌被殺害的消息,幾乎昏厥,但當著信使的麵仍極力克製自己,說道:“陛下聖明。劉秀建功甚微,受獎有愧,劉璌罪有應得,誅之甚當。請奏陛下,如蒙不棄,劉秀願盡犬馬之勞。”轉而,劉秀又對手下眾將說:“家兄不知天高地厚,命喪宛縣,自作自受。我等當一心匡複漢室,擁戴更始皇帝,不得稍有二心。皇帝如此英明,漢室複興有望了。”劉秀的這種虔誠態度,感動得眾將紛紛淚下。劉秀突然遭此打擊,自然難以忍受。然而他心裏清楚,劉玄既然殺了兄長,也難以容得下他劉秀。此後,劉秀對劉玄更加恭謹,絕口不提自己的戰功。劉秀的行動,早已有人密報給劉玄。劉玄在放心的同時,覺得有些對不起劉秀,便封劉秀為破虜大將軍,行大司馬之事。並令劉秀持令到河北巡視州郡。劉秀借機發展自己的力量,定河北為立足之地。更始三年初春,劉秀實力已壯,便公開與劉玄決裂。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己未日,劉秀登基,是為光武帝,建國號漢,史稱東漢。此時,劉秀隻有32歲,正是年輕氣盛、成就大業的時候。以屈求伸,“忍小憤而就大謀”,終使劉秀化險為夷,創建了東漢王朝。

如果是一般人,估計在得知家兄被殺的消息之後,必會大舉義旗,反戈相向。但劉秀深知其中之利害。為求自保和圖謀大計,他寧可向劉玄低頭俯耳,先屈後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如果以孟買佛學院的標準衡量劉秀,那他一定是個合格的學生。

低調做人是一種平和自然的入世情調。是我們入世前必修的一門人生功課。並且成績越高就越會有助於我們在競爭的社會中活出精彩、活出風格。

2.低調為入世奠基

有則寓言說:一天,一隻獅子和一隻老虎在一條隻能讓一人通過的山路上相遇,下邊是絕壁懸崖。這老虎與獅子向來都自稱為獸中之王,互不買賬。這會兒狹路相逢,兩個你看我,我看你,誰也沒有退回去讓對方先過去的意思。老虎心想,要是我一讓開,這事被其他動物知道了,我這獸中之王的威風豈不是從此威風掃地了!可是和獅子硬拚,且不說戰勝它沒有把握,就是這麼陡峭的山路,隻要自己一動,落地不穩就意味著自取滅亡……獅子也在想,過去你這老虎總與我爭奪獸中王位,我還沒好好教訓你,今日狹路相逢,我豈能示弱,否則我這百獸之王的名聲算是白廢了。

可憐這兩個愚笨的家夥為了爭一時之氣,互不相讓,最後誰都捱不住了,就放手大動幹戈。才一個回合,就雙雙墜入懸崖之下,兩命嗚呼了!

有人可能會說,這因為是獸類不懂得人間道理,才至於此。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好多人也並不比老虎獅子聰明到哪裏去!該忍的不忍,該讓的不讓,逞一時之英豪,最後危及自身。

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以保全,更何談其他?低調處世是為入世、立世奠基。

《菜根譚》中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這話的意思是說謙讓的美德。它告誡人們在道路狹窄之處,應該停下來讓別人先行一步,有好吃的東西不要獨食,要拿一部分與人分享。如果你經常這樣想,經常這麼做,那你的人生就會快樂安詳。所謂謙讓的美德也絕非一味地讓步,要知道,世間的事物總是相對的,有時候你是讓了一步,退了一步,但這可能就是你的進步。即使終身的讓步,也不過百步而已。也就是說,凡事表麵上看起來是吃虧了,但事實上由此獲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

為什麼必須謙讓呢?因為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勝心。你要聯絡感情,就必須處處重視對方的自尊心,而要尊重對方的自尊心,那就必須抑製你自己的好勝心,成全對方的好勝心,這樣才不會因為爭一時之氣而弄得局麵難以收拾。比如對方與你有同樣的特長或愛好,對方與你爭勝鬥強,最理智的辦法是先讓一步,即使對方的技藝敵不過你,你也得先讓對方占點上風。當然一味地退讓,也許會使對方誤認為你的技術不太高明,不是對手,從而引起對方視你為無足輕重的心理。所以,你與他比賽的時候,盡管要謙讓,但必須先施展你的相當本領,先造成一個均勢之局,使對方知道你不是一個弱者;進一步再施小技,使他神情緊張,才知道你是個能手;再進一步,故意留個破綻,讓他突圍而出,從劣勢轉為均勢繼而從均勢轉為優勢;結果把最後的勝利讓給對方。對方得到這個勝利,不但費過許多心力,而且危而複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對你也更添敬佩之心。如果互不相讓,最後的結局可能是兩敗俱傷。

凡事要用理智來指導你的行動,對於無關緊要處的較量,該讓的要毫不猶豫地謙讓。這樣為人處世,表麵上看是退是讓,是與世無爭,實則是以退為進,以不爭為大爭。

3.不要輕易讓自己高出於人

一個不夠成熟的人總希望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優勢,仿佛隻有他才是這個世界的核心。其實,細究起來這種人並不一定真正有才幹。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正是這個道理。退一步說即使你有才幹,輕易讓自己暴露於眾人麵前,就等於樹立了一個靶子,讓別人打。這種傻事決不是聰明人幹得出來的。我們為人處事應該學會“攻”與“守”的道理,在不到“攻”的時候隻需做好“守”就可以了。時機一旦成熟就要反“守”為“攻”,這樣才不負自己的才華。

柯立芝在愛莫斯特大學的最後一年,美國曆史學會曾授予他一枚金質獎章。在當時,這是一個被無數人看重的榮譽,可他卻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這件事,甚至自己的父親也不例外。直到他畢業並工作之後,他的上司——諾坦普頓的法官菲爾德才無意中在《斯普林共和雜誌》上看到了對這一事情的報道。那時,距柯立芝領取這一獎章已有六周了。從佛蒙特州的村莊到白宮,柯立芝在他一生的事業中都以這種真誠的謙遜聞名於世。

當他競選麻省州議員時,在選舉即將進行的前夜,他忽然無意中聽到了州議會議長的職位正虛位以待的消息。於是,柯立芝拎著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地趕往諾坦普頓的車站。兩天以後,當他從波士頓回來時,手提袋裏已經裝有大多數州議員親筆簽名推舉他為議長的聯名信。就這樣,柯立芝順利地出任麻省州議會議長,從而邁開了自己走向政壇的第一步。

這位以謙遜著稱的人,在人生關鍵時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主動出擊,當仁不讓地拿走了他應得的東西。如果不是他平時的謙遜,估計不會有多少人支持他當選州議長。

另一位以謙遜著稱的人——“石城”傑克遜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聯盟的一員猛將,他和李將軍一同被人們推崇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