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閑話“剩女”(2 / 3)

再次,女方主觀原因較複雜。專家分析說,每個人有不同的情況。從這些相親節目或相親會來看,一些大齡女青年不僅本人很優秀,父母的家庭條件也很好。她們之所以遲遲沒找到對象,往往與她們自身條件太好及家庭影響有關。由於條件好,她們不肯降低擇偶標準,加上一些獨生子女很自我、很挑剔、有先天優越感,都希望門當戶對,不夠包容,有時僅僅發現男友與自己觀念不同,就會產生疏離情緒、不屑對方。還有一些女性存在攀比心理。

〇她們的故事

挑剔型——一直在錯過,從未相遇

有些優秀剩女受教育程度較高,經濟基礎較好,在物質上完全獨立,精神上也很獨立。她們往往忙於事業或者學業,導致生活圈子比較狹隘,認識的人也有限。同時,她們對感情生活有著更理想化的期待,在愛情麵前不願意輕易妥協。所以,雖然已到適婚、晚婚、被催婚等年齡,但不願意為了結婚而找一個對象。

在博客上昵稱為“可兒”的女孩,就在自己的內心獨白裏寫到:“因為工作忙碌,我錯過了很多緣分。我不是個外向的女孩,接觸到的異性也就比較少。希望那個你,能主動一點,大方一點。”

“你是我的幸福嗎”則明確表示,如果對方月薪低於8000元,學曆低於碩士,沒有房子和車子,根本就不會成為她考慮的對象。其實早在她讀研時,就有很多朋友給她介紹對象,但都沒有成功。不是男方覺得她難以高攀,就是她覺得對方條件太差。“我自己月收入8000元,學曆是碩士,當然希望找一個各方麵和自己般配的。”

“如果太固執追求理想愛情,會導致讓夢想照不進現實。一位過來人敘述道:我和我老公認識時,兩人年紀都不小了,兩人一接觸,覺得在性格脾氣上挺合拍的,相處得也很愉快,於是就結婚了。結婚時,倆人都還是‘窮光蛋’!青春不常在,抓緊談戀愛,要是遇到合適的對象,也一定要好好珍惜,早日走進婚姻殿堂。”

——兩年多仍在“精挑細選”

“怎麼能下嫁呢?”薛莉莉(化名),一家化妝品公司的代理商。2010年,她在上海市區五家婚介機構分別注冊了會員,開始了自己的“擇偶之旅”。兩年多的精挑細選,被她PASS掉的男人不計其數。現年31歲的她感歎:“上海的好男人都上哪兒去了?”

“您就稍降低一點要求吧。”婚介人員試圖說服莉莉,莉莉笑笑:“我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我家裏有4套房子,存款也不少,我的年薪在30萬左右。說實話,我各方麵條件都一流,總不能隨便找個男人嫁掉吧,這太委屈了。”

莉莉話鋒一轉:“與我條件相當的,年齡也差不多的,早就是有婦之夫;找個一無所有的,麵子上又過不去。我也一直在想,男人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哪方麵。”

自得型——“緣分到,自然就嫁了”

“我也沒覺得自己是剩下的。”昨天剛好是趙萌萌30歲生日。生日宴會上,爸爸的祝酒詞是“早點找個如意郎君”;媽媽送上禮物時,笑容裏夾雜著擔心:“得趕緊把你嫁了!”朋友們點燃蠟燭,齊聲說:“早日成婚,早生貴子!”兩個多小時的生日會,“被搞成了逼婚會”,萌萌覺得堵得慌。

“不就是30歲還沒嫁,有什麼了不起的?”她對閨蜜訴說著委屈,“婚姻完全就是一種緣分。緣分來了,擋也擋不住;無緣無分地,跟誰結呀,沒那感覺。”

萌萌是個很上進的女孩子,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工作之餘,她一個人去吃飯、看電影、打球、去健身房。“朋友都有家庭,隻有我能如此肆無忌憚地享受生活。”對於父母的擔心、焦急,朋友的關心,萌萌心裏倒很坦然:“剩就剩吧,緣分到了,我自然而然就嫁了。”

事業型——未婚就是“剩女”?反對!

“我是沒結婚,難道就是‘剩女’?”31歲的馬妮妮笑了,身邊的人總是把“剩女”的帽子扣在她頭上,讓她覺得“很滑稽”。馬妮妮是一家企業的經理,語言犀利。“什麼是‘剩女’?原來是27歲以上的未婚女。這也太武斷了!”看著百度裏的詞條解釋,馬妮妮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