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20 呼喚平衡(1 / 2)

通過李應之口,劉陵將她下海的全盤計劃展現了出來,麵對來自福建黑、白兩道的追殺,他們將跳出龍川這座小鎮,出海去一個更加廣闊天地。

很多人關心的是那個廣闊的天地在哪?

“大琉球,那裏朝廷的不征之地,沃土千裏,糧食一年三熟,而且向北可入日本、向南可入呂宋,是一塊連接南北的戰略要衝,我等據之,大業可成。”李應說的這些全都是劉陵教的,對於去琉球他本人持保留意見,不過按照劉陵話說,為了以後順利招安,還是不要與朝廷翻臉為好,至於龍川這塊戰場,就讓給孫仲平他們吧。

“各位當家意下如何?”

這明顯是二當家的意思,就算各位當家有意見,也不敢明著說。曹、黃態度明確,支持二當家的一切決定,牛順子這個老末沒有自己的意思。他隨大流,楊春已經決定半路走人了,黃家的父女認了,上了賊船還能有什麼想法,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黃雄上前道,“若是有兄弟不願走,二當家該當如何?”

“殺。”劉明惡狠狠地說著。“你們回去後各自約束部下,若有擅離者就怪我不講情麵。”

當然更惡劣的還在後麵,下定決心離開後,劉明下令在鎮內大肆搶掠,隨後直接一把火將龍川鎮點了,挾裹著數千餘百姓向南狂奔。孫仲平探子看到龍川鎮內的大火以及大批出城的人,立即向大當家稟告。

“他們是準備進攻官軍嗎?”孫仲平疑惑道。

“大當家,如果官軍被他們打敗那正好讓他們當前驅。”

就在眾人樂觀的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公孫五樓說,“大當家,我看這李應是想跑。”

“跑,他還能跑到什麼地方,難不成下海。”

“正是。”公孫五樓手持羽扇當真有諸葛亮的二分半的風采。

公孫五樓雖然不是人工智能,但是他根據李應占了龍川後的種種表現看出了一些端倪,當然他認為李應之所以下海是因勢弱,李應想要投朝廷那也要朝廷肯招安。李應是不可能來投他們的,如果投的話,早就來投了。公孫五樓現在考慮的是李應走後的局勢,福建的官員不願意福建變亂,當然也不願看到太平寨做大,大平寨如果是小寨子這些當官自然不會管,但是太平寨人馬過萬,又長期遊離於官府的管理之外,再加上孫仲平身上背著前科,對於朝廷而言,他們就是福建不安定的一個重要因子。而且經過此次討伐後,太平寨將受到朝廷更多的關注。

李應跑了孫仲平沒有理由留在這裏,不過在臨走前他將劉明放的那把火給滅了,另外向鎮上的百姓放發一批救命糧。隨後,沒等朝廷大軍趕到龍川,孫仲平便率領大隊人員回太平寨了。此次出征太平寨雖然花了不少錢糧,但是戰略目的到達了,李應被嚇跑了,孫仲平信義之名傳遍江湖,太平寨一家獨大的局麵已經形成。

朝廷的兵馬到達龍川,李應早就跑路了,鎮內的鄉紳向哭訴著李應匪部的惡行。

李應部突然銷聲匿跡讓朝廷大軍撲了一個空,各路將領都在尋找李應匪部地下落,據當地鄉紳控訴他們挾裹著鄉民向南而去,但是他們自南而來怎麼就沒有遇上。

胡銘、羅奕剛、程忠三人最擔心的這夥人從他們眼皮底下溜走了。

為此,他們發動群眾,派出探子。

二天後,胡銘發現手下少了幾百號人,初來之時認為急行軍時落在後麵,現在看來大有問題。

三位主將悲觀地認為,這幾百號人可能已經為黨國捐軀了。

他們實在太高估明朝軍人的戰鬥意識了。

實際上他們遭遇到劉明後,隻一個回合明軍將士就華麗地的投降。

這支怪異的明軍一路南下,燒殺搶掠,裹挾的人數一下暴漲到近萬人,劉明將流寇的作戰思想發揮到了極致。土匪燒殺搶掠那自然要報官,但是明軍燒殺搶掠,那就當自己倒黴,因為就算去申冤也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可是仍有極個別的鄉紳跑到州府告狀。得知此事後的州府的官員非常緊張,比起那些山大王,這些軍人如果造反將會非常的嚴重,所以這些官員想方設法捂著,等這些軍人搶飽了事情也就自然會平息下來,到時候再找幾個倒黴蛋出去,砍了也就結了,可此時如果施壓可能會導致相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