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前眾人有說有笑,聽聞孫家軍鈍兵於漳州城下,李應拍著胸脯道,“隻要孫當家需要,我即日派鐵炮隊來此助戰。”
孫仲平不願李應插手漳州的戰局,讓李應插手就意味著事後他分他一碗肉,可是若能借台軍犀利的火器攻下漳州,減少傷亡也未嚐不可以,就在他猶豫之時,公孫五樓忙道,“不知李當家手下的鐵炮隊何時能到。”
“若有需要,三、四天內必能到達城外。”
“那就太好了,漳州城高池高,火炮甚多,我部幾日圍攻均無戰果,如有李當家鐵炮隊相助,攻下漳州指日可待。”
現在的漳州城完全就是一座孤城,孫仲平集團將城池圍了幾圈,在他們的外圍是明軍,他們正等著孫仲平的士氣消耗差不多了再出手。現下賊勢非常的洶湧,且士氣高昂,戰鬥力非常強大,此時決戰非常的不利,更重要的是明軍的將領發現孫仲平野戰能力強,不過在攻堅方麵卻是他們的一個軟肋.
李應為孫仲平提供的援助中不僅僅包括糧食,還包括大量的武器,台中生產的刀非常銳利,更重要的是李應為孫仲平提供了急需的火炮和zha藥。另外,台中鎮兵工廠方麵還派來了幾個匠師,為首的人叫古科,他帶了數口箱子,箱子裝的是一種叫“手炮”的新式武器。
在駐地不遠處的空地外,古科向李應、孫仲平這些文盲和半文盲展示了一下科技的力量。
“有了此物攻下漳州府便易如反掌。”孫種平大喜道。
這種“手炮”在初戰中讓城內的明軍大吃一驚,明軍雖然打退了進攻,卻傷亡不小。
相對城下的孫仲平部原本有些下降的士氣,隨著糧食和武器問題的解決,士氣暴漲起來,得到大量補給的孫仲平差一點就攻上了漳州城頭。讓城上明軍兵皮發麻的還有不知從什麼地方冒出來的鐵炮隊。
這支人馬絕對不可能是孫仲平這路人馬的,城內的某些將領已經有了預感,而城下的招降聲更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福建“三大寇”終於聚集到一起了,代表大峰山的孫字旗,代表北港的鄭字旗,代表台中的蓮花旗,當它們同時出現在的城下的時候,城內明軍的士氣頓時跌停板。
從同安敗退下來的總兵俞給巡撫朱發去了十二萬火急的鵝毛信。
“弟兄們在漳州府快擋不住了,拉老兄弟我一把吧。”
俞谘皋同誌已經預感到若是漳州被攻破他也不用去福州,就在這裏自裁算了,所以在給巡撫朱寫信的時候,手都在發抖。
巡撫朱再次組織代表團前往泉州,他為福建“三大寇”準備了一份大套餐,若能搞定,升官加薪也說不必定,若不搞定,死期那就不遠了。
福州方麵放出,隻要鄭芝龍願意招安,部隊保留,外賞他一個守備,孫仲平也一樣。大肚方麵更好解決了,在台中設立宣慰使司,至於賠款什麼得都免了,台中也搶了大明好些東西,兩邊扯平,大家以後都是好兄弟。他的想法是好了,可這也要劉明接受啊!
“我反對。”劉陵的聲音不大,但卻成功改變了議事廳內的風向,滿屋都是附合聲,這讓提前表態的劉明好不尷尬。可是當劉陵拉他到屏封後咬了一陣耳朵出來的後,劉明的不快一掃而空,“搞掉朱一馮,我看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要讓福建的官員知道,敢跟我們台中鬥,他們的下場隻有一個,丟官下牢。”
台中直接回絕了朱一馮的提案,鄭芝龍這邊不好獨自與大明苟合,孫仲平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招安,尤其是在打下漳州府後,他頓時牛氣了起來,他從明軍手中獲得了大量的火器,並且在城內狠狠地刮了一大筆錢。有了錢,糧食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仁義之師的大名也就有了。
大批的明軍成為俘虜。對於這些明軍孫仲平看不上,鄭芝龍又不需要,最後全便宜了李應,李應按照老規矩將這些人打包裝船運回台中。
在漳州的招民工作也進行的非常順利,尤其是大批的台中糧食運進來後,人人都知道台中鎮,都知道隻要去了台中便能有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