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麵對氣勢洶洶而來的李魁奇諸當家都是臉色蒼白,那些海盜還真是風往哪吹,他往哪倒。
劉明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拚湊起了十八條戰船。
十八對一百五十四,在這種絕對劣勢下,劉明隻得請出劉陵。
劉明也曾想到放進來打,但是他擔心多米諾骨排的效應在陸上出現,所以,如能海上解決那就最好了。
這些新入夥的當家們第一次看到了劉明抱劉陵大腿的醜態。
劉明臉皮夠厚他不在乎那些虛的,他隻看結果,結果是劉陵出戰了。
“我也去,不好吧。”
“要不我給地在岸上搖旗呐喊。”
“我真的暈船。”
劉陵二句沒說便把抓到旗艦上,並且給了他一把砍刀,讓他站在船頭。
十八船對一百五十四艘,這場以少勝多的戰例,成為了中國海盜史上的神話,現代中國海盜研究的民間專家們甚至將其與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東晉時期的淝水之戰相提並論。
李魁奇選擇了劉陵最擅長的接舷戰。
不是李魁奇小看劉明,實在是實力相差太大了,李魁奇雖然號稱有一百五十四艘戰艦,但是實際數量要超過這一個數字,在他到達北港附近海麵的時候,有多支小股海盜加入,使戰船的數量達到了一百八十餘隻。
選擇接舷戰主要是為了活捉劉明,北港有強大的陸軍,李魁奇擒賊擒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打贏了海戰並不代表就能占領北港,現在好了劉明出來要和他打海戰,他能不笑嗎?
李魁奇太目空一切,以至於他隻看到了劉明,沒有注意他身後同樣拿著砍刀劉陵。
劉陵指揮旗艦直接衝向李魁奇,李魁奇開始還慢條斯理的組織人馬分割包圍消滅。
可是看到劉陵手持大砍刀逼著整船整船的人跳海的時候,他這才覺察到為什麼當年鄭當家說台中的首領是二當家,這家夥還是人嗎?
麵對母霸王龍的咆哮,跑到船舷的李魁奇,一個輕身魚躍鑽進了大海裏。
當劉陵一刀將船桅杆砍斷的時候,嚇的整條船上的人跪在甲板上請求準降。
能把桅杆砍斷那還是人嗎?與這樣的非人類交手值嗎?再說老大都跳海了,他們還打個屁勁。
旗艦投降了?
李部上下都不知道旗艦上發生了什麼事,他們不知道是繼續打下去,還要跟著投降。
“二當家,威武。”
“二當家,萬歲。”
在北港的一片歡呼聲中,沒有李魁奇指揮的李家船隊頓時一片大亂。
大海上的風向變化無常,那些不久前投靠過來的海盜,轉眼前變成了台中的臥底,他們英勇的堵截著李家的船隊,一百五十四戰船頃刻便被消滅了大半。
成功脫險的李魁奇帶著剩餘的四十餘艘戰船頭也不回地逃回澎湖。
勝利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北港,隨著北港的一片歡呼聲,熱蘭遮城的彼得·努易茲徹底無語了,一百五十四艘戰船對十八艘,居然反而被殺的幾乎全軍覆滅,這李魁奇難道是豬嗎?可就算是豬也應該把台中的劉明給拱翻了。
彼得·努易茲還指望李魁奇打敗劉明後反攻倒算,將過去失去的全搶回來,現在看來當時沒有頭腦發熱聽左右的話加入戰場是多麼的明智。
當然他最後的明智不能改變他被撤職的命運。巴達維亞方麵臨時給彼得·努易茲前往日本緩解與日本幕府之間緊張的外交任務,彼得·努易茲及其子等剛踏上日本,就被幕府給抓了起來,巴達維亞的荷蘭當局感覺事態非常嚴重。
新任台灣總督遲遲未到,荷蘭人在這場北港內戰繼續扮演中立的兔子。
在其後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劉明與李魁奇之間便爆發了兩次大規模的海戰,雙方互勝一場,看似打了一個平手,但是劉明仰仗著地廣人多,明顯壓過李魁奇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