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為贏的溝通術15(1 / 1)

7.勇敢是善於言辭的重要前提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有這樣兩種人。第一種較為普遍,每當在眾人麵前說話、發言時,他們總是麵紅耳赤,心驚膽戰;第二種也為數不少,他們喜歡嘲笑不會說話的人,當一個善良、純真的人出現在大家麵前,因為太過緊張以至於口齒不清或邏輯顛倒時,他們就不遺餘力地嘲笑、譏諷他,讓他無地自容。由於有這兩種人的存在,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恐懼說話者。而患上這種說話恐懼症的人怎樣才能擺脫這種令人懊惱的困境呢?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鼓足勇氣,麵對挑戰。

一個人說話能否成功,與他是否具有說話的膽量關係很大。如果我們縱向、橫觀古今中外,就會發現,世界史上的善辯家,有很多都是在最初被認為是說話笨拙的人,像林肯、田中角榮等世界著名的演說家的第一次演講都是失敗的,那麼,他們為何會在如此差的基礎上獲得如此令人注目的成功呢?除了艱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之外,勇敢麵對現實,大膽麵對挑戰,不能不說是一條他們成功的主要原因。

出生於雅典的狄裏斯可謂是典型的一例了。狄裏斯在西歐被稱為“曆史性的雄辯家”。據說,他天生聲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齒不清,旁人經常聽不到他在說些什麼。

當時,在狄裏斯的祖國雅典,有很嚴重的政治糾紛,因此,能言善辯的人便格外受重視,引人注意。盡管狄裏斯是一個知識非常淵博、思想十分深邃的人,很擅長分析事理,能預見時代潮流和曆史發展趨勢,但是,他認為自己缺乏說話的技巧,是容易被時代所淘汰的。於是他作了一番周密細致的思考,準備好了精彩的演講內容,第一次走上了演講台。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可憐的失敗,原因就是他發出的低沉的聲音、肺活量不足和口齒不清以至於聽者無法聽清楚他所言何事、何物。

但是,狄裏斯並不灰心,反而比過去更努力訓練自己說話的膽量。他每天跑到海邊去對浪花拍擊的岩石放聲呐喊;回到家中,又對著鏡子觀察自己說話的口形,做發聲練習,一直堅持不輟。工夫不負有心人,狄裏斯如此努力了好幾年,當他再度上台演說時,博得了熱烈的喝彩與激烈的掌聲,並一舉成名。

有人曾問著名文學家蕭伯納:“你是怎樣學會那麼精彩的演講的?”他回答說:“就跟我學溜冰的方法一樣,就是出醜也在所不惜,直到我嫻熟為止。”年輕的時候,蕭伯納也曾是個害羞的人,他常常在想去拜訪的人家門前來來去去走上20分鍾,始終不敢上前去叩門。對此他曾有感而發:“大多數受苦最深的演唱是那種簡單的懦弱,或者對它深以為恥地難過。”

後來,蕭伯納終於找到了克服羞怯的最萬無一失的辦法。他下定決心要化弱點為長處,鼓足勇氣,麵對挑戰,他拿出超人的勇氣,參加了辯論社團,隻要倫敦有公開討論的辯論會,他逢會必到,而且一定要參加發言,據理力爭。蕭伯納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他一舉而成為當時最出色的演說家之一。

如果說狄裏斯、蕭伯納的事例還不夠典型的話,那麼,長期任菲律賓外交部長的羅慕洛的一次成功演說則更能說明說話自信心的無比重要。

1945年,聯合國創立會議在舊金山舉行。羅慕洛作為一個當時還未獨立的國家的代表團團長和一名個子十分矮小的人,自然顯得無足輕重。他被應邀發表演說,講台和他差不多一樣高,但羅慕洛沒有膽怯,而是鎮定自若,等到大家靜下來,他鼓足勇氣大膽地說了一句:“我們就把這個會場當作最後的戰場吧。”全場頓時寂然,接著爆發出一陣掌聲,羅慕洛出口不凡,引起轟動,他放棄了預先準備的演講稿,暢所欲言,思如泉湧,演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令在場的無數外國演說高手刮目相看。後來,他的一些精辟的言辭還被報紙登載出來。

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倘若羅慕洛當時因自己無足輕重、不惹人注目而有所膽怯,就可能失去這次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