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人才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有自己的舞台。因此,是否會創新,是人才競爭中的分水嶺。隻要肯培養、善培養,就很有可能培養出創新能力強的孩子來。
1.102歲的小孩子
明朝末年,山東某地旱災嚴重,糧食嚴重歉收。無奈之下,百姓告訴當地縣官說他們的旱地大約隻有4成收入,而水地大概有6成收入。可縣官根本不體恤民情,他想到的是,老百姓盡快交上糧食,以便自己能盡快完成任務。於是縣官便說:“6成和4成加在一起正好是10成,也就是說,你們的收成並沒減少,所以稅收也一分不能少。”
麵對縣官的無理刁難,百姓們焦急萬分,但又無可奈何。這時,一個叫胡恬的10歲男孩站出來,表示自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胡恬與縣官一番唇槍舌劍後,縣官終於被說得啞口無言,同意減稅。
請問,胡恬說了什麼?
答案:胡恬見到縣官後,縣官問他多大,他說自己102歲。縣官大怒。他解釋說,他10歲,他爸爸31歲,他爺爺61歲,加在一起就是102歲。當縣官嗬斥他為何將三人的年齡加在一起時,胡恬僅問了縣官一句:那你為什麼將旱田的收成和水田的收成加在一起呢?縣官頓時啞口無言。
清朝時,紀曉嵐因功被乾隆皇帝嘉獎,乾隆賜給他一顆夜明珠。這顆夜明珠極其珍貴,是西方一位使者進獻給乾隆的。
紀曉嵐對這顆夜明珠愛不釋手,經常拿出來把玩。
可惜的是,後來這顆夜明珠莫名其妙地失蹤了。紀曉嵐認為,一定是哪個貪財的仆人將這顆夜明珠偷偷地據為己有了。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最終找到了偷竊者。
請問,紀曉嵐采取的是何種辦法?
答案:紀曉嵐將仆人都關進一個屋子裏,並告訴他們,黑屋子中的鏡子是傳說中的照妖鏡,每個人都要摸一下,隻要摸了,偷竊者立刻就可以被辨別出來。
原來,紀曉嵐在這塊鏡子上塗了黑灰,偷竊者聽了這話,當然不敢摸鏡子了。當仆人走出黑屋,大多數的人手中都留下了黑色的印記。隻有一個人手很幹淨,他就是偷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