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不斷提升自我的男人最能賺錢(1)(2 / 3)

許多人都對王永慶在成為台灣大富豪以後,仍然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麵艱苦節儉表示不理解,但是王永慶對此卻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1975年,王永慶在接受美國聖若望大學贈授榮譽博士學位的典禮上所說的一段話就很發人深省。王永慶說:“我幼時無力進學,長大時必須做工謀生,也沒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像我這樣的一個身無專長的人,永遠感覺隻有刻苦耐勞才能補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個近乎赤貧的環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窮,簡直就無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還常常想到由於生活的困苦,才產生了我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許是上帝對我的賜福。”可見,刻苦耐勞不僅是王永慶的座右銘,而且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動力。

每一個成功者,都付出過許許多多的艱辛。王永慶的成功,也離不開他的堅韌不拔的努力。而在無數次的困難麵前,逐漸形成了王永慶堅強的毅力,這一點從王永慶每天的晨跑就可以看出來。從1978年8月起,王永慶堅持每天清晨4點鍾起床晨跑,不論再冷的天或者刮風下雨,都從來沒有間斷過,即使他身在國外,甚至生病也不例外。王永慶自己也說跑步很苦也很枯燥,但是,為了鍛煉強健的體魄,就必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久而久之,就會感覺像是日常的工作之一,而不覺得辛苦了。他認為人生也像跑步一樣,要每天不斷地練習。對於跑在你前麵的人,不要去羨慕他,更不要去嫉妒他,而是應尊敬他,因為他比你更努力。我們所要做的是,向他學習,堅持下去,與他比耐力,比意誌,爭取最終能趕上並超過他。正是憑借這驚人的毅力,王永慶超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獲得了成功。

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但不管多麼聰明的人,要想從中找到捷徑,都少不了一個“勤”字。俗語說:“勤奮是金。”大凡有作為的人,無不與勤奮有著難解難分的緣分。勤奮是根治貧窮、獲得財富的最有效的方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播下希望的種子,以勤奮耕耘的汗水來澆灌它,馳騁商海的男人才能得到豐厚的回報。

2.知識的杠杆能撬動成功的人生

偉大的阿基米德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當今時代已經進入了“知本時代”,知識便是撬動財富的那個杠杆。作為現代商人來說,要想比別人掙更多的錢,隻需在大腦裏比別人裝更多的知識,並且恰當地運用它即可。

做生意各有各的方法和“秘訣”,沒有太多的固定模式可以套用,但至少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須掌握足夠的知識,並且能夠很好地去運用它,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的男人才能真正地掙到大錢。

有“股神”之譽的美國富豪的沃倫·巴菲特,用100美元資本起家,僅僅從事股票投資,幾十年後變成了幾百億美元,成為僅次於比爾·蓋茨的世界第二巨富。美國《幸福周刊》1996年評出的最好的公司中,巴菲特屬下的金融服務公司——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名列第三。在1998年10月26日出版的美國《財富》雜誌評選出來的“世界明星企業排行榜”中,哈薩維公司列第7位。2005年底,他的資產已經達到了440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小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巴菲特的成功,得益於兩位精神導師的相助,更取決於巴菲特非同一般的運用知識的能力。巴菲特這兩位精神導師一位是本傑明·葛拉漢(又譯為格蘭姆),另一個是菲力浦·費歇(又譯為費雪)。

1930年8月,巴菲特出生於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的家庭是一個經商世家,祖父從事雜貨零售,父親先繼承零售業,後來成為股票經紀人。巴菲特受家庭影響,從小就對商業感興趣。17歲時,巴菲特進入內布拉斯加州大學的企業管理係學習。當時有一本暢銷書叫《聰明的投資人》,巴菲特讀過這本書後,對書的作者葛拉漢肅然起敬,他把此書當作珍寶。出於對葛拉漢的崇拜,能師從葛拉漢成為青年巴菲特最大的願望。所以大學一畢業,他就隻身奔赴紐約,進入葛拉漢任教的哥倫比亞商學院,直接投到葛拉漢教授的門下。

葛拉漢投資理論的精髓,在於強調對一係列企業實質投資價值了解的重要性,並相信能通過數學方式正確地計算這種投資價值。這一理論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當時葛拉漢還兼任政府公務員保險公司的主席,這使巴菲特選修了保險業知識。後來,巴菲特又親曆了葛拉漢關於“價值第一”這種理念的檢驗,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碩士學位後,他加盟葛拉漢的“葛拉漢——紐曼公司”,跟恩師一起進行投資操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