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美大使級會談(2 / 3)

有意思的是,雙方在會談桌上非常嚴謹,互相守住一條防線不放,會下卻時常有些有趣甚至友好的私人交往。周恩來就曾指示王炳南要大膽地同約翰遜進行私下接觸。

在會談僵持不下時,有時為緩和一下氣氛,雙方就互相邀請吃飯。在正式場合不便說的話,私下可以磋商摸底,甚至還可能有點突破。有一次約翰遜為解決一個問題,想了解中方的態度,又要避開記者的視線,便在一個僻靜的山上找了一個別墅,悄悄邀請王炳南去吃飯,在飯桌上解決了一個技術性的問題。後來出於同樣的需要,王炳南經請示總理同意後也在同一地點請約翰遜吃飯。還有一次,中方的京劇團到日內瓦演出,王炳南邀請約翰遜和他的助手們來看戲。他們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但一再叮囑說,要保密,不要聲張,千萬不能讓記者知道。看完戲,約翰遜稱讚道,“這是中國古老文明的藝術表現,是美國沒有的。”

為了使中美會談不在一個問題上糾纏,更快地進入實質性會談,國內對在押的美國人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核實和處理。9月10日,王炳南向約翰遜宣布,中國有關當局批準在華的十二名美國人出境。在其他一些具體問題上,中方也作了一些適當的讓步,從而使這一段在原地踏步不前的會談有了進展。

在這天的會談中,中美雙方終於達成了一個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承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願意返回美利堅合眾國者(在美利堅合眾國的中國人願意返回中華人民共和國者),享有返回的權利,並宣布已經采取、且將繼續采取適當措施,使他們能夠盡速行使其返回的權利。

這是十五年會談中唯一達成的正式協議。後來,王炳南還說:“我至今讀來都能感覺到這份協議上每一個字的分量。”

50年代末,周恩來曾在一次會議上說,中美大使級會談雖然至今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但我們畢竟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建設性的接觸,我們要回了一個錢學森。單就這件事來說,會談也是值得的,有價值的。

3.實質性會談與台灣問題

9月20日,雙方開始進入實質性會談,所討論的是台灣問題和周總理與杜勒斯直接會談的問題。王炳南一再指出,隻有通過外長級會談的切實可行的途徑才能解決美軍撤出台灣、緩和台灣地區緊張局勢這樣嚴重的問題。由於涉及到台灣問題,這個階段的談判比第一階段要複雜得多,鬥爭也尖銳得多。

作為中方代表,王炳南表明的態度是很明確的:一方麵,中國希望用和平方法解決中美在此問題上的爭端,並建議舉行外長會議;另一方麵,台灣在曆史上、法律上和事實上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至於中國用何種方式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美國無權幹涉。但是誰料到,缺乏誠意、態度頑固的美國在第二階段的會談中采取了極為敷衍的態度,並且不斷在前一階段已解決的問題上糾纏不休,以致使會談拖泥帶水,幾乎是寸步難行。

實際上,會談已變成程序式的了。常常是王炳南和約翰遜輪流照本宣科,交鋒幾句,然後商定下次會談時間便走人。那些曾抱樂觀希望和追逐有新突破的記者們,開始對中美會談的前景感到悲觀和失望。

然而,中方代表團並未放棄促進會談進展的努力。1956年8月,猶如夏天的第一聲驚雷,全世界為之一震:中國政府單方麵宣布取消不讓美國記者進入中國的禁令,而且向十五個重要的美國新聞機構拍發電報,邀請他們派記者來華作為期一個月的訪問!

美國新聞界因而興奮,紛紛提出來華申請;美國國務院因而震動,因為“周恩來這一著棋下得很妙,他成功地讓美國新聞界去反對美國國務院”。在權衡利弊後,杜勒斯終於被迫讓步,準許24個新聞機構派遣記者來華訪問。

周總理下這著棋,既是溝通中美人民間的交往,也是為推進中美會談。同年9月,王炳南在會談中提出兩國在平等互惠條件下準許記者互訪的協議草案,遭到拒絕。由此,周總理對美國記者的熱情邀請與杜勒斯對此草案的生硬拒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周總理博大的胸懷、明智的策略,贏得了國際輿論,特別是美國人民的高度讚譽。

美國“拖而不斷”的會談方針使時間在一輪又一輪的會談中流逝了。到了12月12日,會談已進行了73次。在這次會談中,約翰遜彬彬有禮地宣布,他將撤出會談,其工作將由副手埃德·馬丁參讚接替。

顯然,美國把參加談判的大使換成了參讚,是想使會談降級。王炳南當即表示,這種變化是我不能同意的。中美進行的是大使級會談,而馬丁先生隻是一個參讚,不能代表大使。“約翰遜先生,你這樣做是很不嚴肅的。”

王炳南記得總理說過,我們願意談判,並積極爭取,如果美國不願意談,我們也可以中止談判。我們不願破裂,但我們不怕破裂。美國如想打仗,我們也可以奉陪。正是因為對美國采取了這樣一種高姿態,以王炳南為首的中方代表團才能時刻在談判鬥爭中保持了主動。

就這樣,在第七十三次會談後:中美大使級會談中斷了一年。

4.1958:政治局常委心係華

這一年中,美國擴大了對中國的威脅,積極鼓動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為了打擊美國的囂張氣焰,嚴懲蔣幫的猖狂活動,中國於1958年8月23日起開始對金門、馬祖等島嶼進行懲罰性的炮擊。這一來令美蔣集團寢食難安,美國連忙調兵遣將,當時美國共有12條航空母艦,在台灣海峽就集結了六條,這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