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經濟的據拮,錯誤的處置,意外的不幸,一時的誤解都可能使你處於一時的不幸之中。
事業上的逆境是一部深奧豐富的人生教科書。它吞噬意誌薄弱的失敗者,而常常造就毅力超群的事業成功者。
司馬遷“出於糞土之中而不辭”,發憤著述,終於寫成《史記》這樣的曠古之作。貝多芬的數部交響曲,都是用理智戰勝情感,忍受著失戀的傷痛,靠著對事業追求不息的生命支撐點譜寫而成。丹麥的安徒生一貧如洗,全家睡在一個擱棺材的木架上,常常流浪在哥本哈根的街頭巷尾,但卻成為世界文壇的名流豪傑。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出身貧寒,當過學徒賣過報,吃了上頓缺下頓,但卻百折不撓,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為人類敲開了電氣時代的大門。
逆境並非絕境,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具有“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這樣的豪邁氣派,為科學和文明做出貢獻的前驅者可謂比比皆是,翻覽即見。
其實,逆境對我們來說也有很多好處,首先,使自己能集中精力去實現自己的追求。處於順境的人,往往應酬八方,事務羈身,不免雜事相擾,難以排除無效時間,從而降低了時間效率。相比而言,身處逆境卻有“時間優勢”,能置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於不顧,集中精力,數年篤一地進行思索追求。而且逆境還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時間的價值和意義,具有更大的時間安排的靈活性,更好地促人生珍惜利用。時間是“逆境”轉為“順境”的神奇的紐帶,究其原因是逆境能激起人們掙脫與挑戰的緊迫感。一個人如想盡快擺脫事業上的逆境,往往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平時蓄積的生命勢能,加快生活節奏,增強“潛能散發效應”,竭力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
其次,逆境可以使人產生清醒的自我意識。在逆境中,人們常常能“冷眼向洋看世界”,相對比較冷靜,會比較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利弊長短、成敗得失、優勢和不足,並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裏選定聚焦突破的方向。已經付了的“學費”,比較容易轉化成對生活理解的真知灼見。因此,逆境是一所學校,它教人聰明,給人學問。身處逆境而能認真總結生命的足跡,可以縮短主客體相適應的時間。
再則,逆境能培養人們的難能可貴的意誌力量。長期的逆境生活可以錘煉人不舍之功的長期性,凝就毅力的持久性,培育出耐心、恒心、韌性和悟惟。在事業的大搏擊中,往往毅力比智力更寶貴。“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飛瀑之下,必有深潭”,時間的效率隻有持之以恒、窮追不放才能獲得,而功在不舍。功在不舍的精神,常常在逆境的磨煉中才能造就。身處逆境者應該時時想到,思想的波濤已到了懸崖口上,再前進一步,就會變成宏偉壯觀的瀑布,以此不斷自勵,終能迎來光明的未來。
此外,逆境還能加快人的各種必備素質重新組合的速度。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自信性、自主性、決斷性、創造性等素質,在逆境的條件下,這些素質都會一個接一個對身處逆境者提出挑戰,進行考驗。如何超越曆史的陳跡、超越環境的束縛、超越社會的不盡如人意處、超越自身的弱點等,這些人生的價值選擇都必須讓你麵對,需要你在孤獨的沉思中作出判斷抉擇。因此逆境不僅能培養出人的各種素質,而且能使現代人的素質和重新組合速度加快,並產生新的素質組合的合力。
逆境並不可怕,人生中每個人都會碰到逆境,重要的是在逆境中看到機會,看到希望,從逆境中走出來。
3走過去,前麵是片藍天
總以為在亂石盡頭就是懸崖峭壁,不曾想走過卻是峰回路轉,豁然開朗;總以為在雷電過後就是急風驟雨,不曾想暴雨過去卻是碧空如洗,風和日麗;總以為……其實,在船行不順時要想到風和逆轉;在大雪封山之時要想到雪過天晴。
當我們不止一次地把目光拉回人類曾經走過的曆程,人類又總是在衝出困境付出代價之後,贏得了新的文明的到來。
我們作為這個世界的一員,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生活本來都是以其固有的法則,無一例外地賜給人們五花八門的不幸和困境,人們又總是從轉逆為順的搏擊中,獲得人生的一種滋味、一種境界、一種價值。走過去,前麵是片藍天!
生活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富有詩意。當你身陷囹圄、橫遭不幸的時候,當你遭到打擊、身遇病殘的時候,你能否扼住命運的咽喉,衝出困境?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從失敗和不幸中走出來。正因為如此,生活中才有強者和弱者之分。生活的常識還告訴我們,生活中的強者和弱者,並非是命運之神的安排和捉弄,而在於人的心靈的力量,一位先哲曾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