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回答說:“對於一個法國的兵士,沒有一件東西可以稱為太高貴、太好!”
在這世界上,有許多人,他們總以為別人所有的種種幸福是不屬於他們的,以為他們是不配有的,以為他們不能與那些命運特佳的人相提並論。然而他們不明白,這樣的自卑自抑、自己抹殺,將會大大減弱自己的生命,也同樣會大大減少自己成功的機會。
有許多人往往這樣認為:世界上種種最好的東西,與自己是沒有關係的;人生中種種善的、美的東西,隻是那些幸運寵兒所獨享的,對於自己則是一種禁果。他們沉迷於自以為卑微的信念中,所以他們的一生,自然要卑微以歿世;除非他們一朝醒悟,敢於抬頭要求“優越”
。世間有不少可以成就大事,但結果卻老死牖下、默度其渺小一生的男女,就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期待、要求太小的緣故。
假使我們去研究、分析一般“自造機會”的人們的偉大成就,就一定可以看出,他們在出發奮鬥時,一定是先有一個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堅強心理。他們的心理、誌趣,堅定到可以踢開一切可能阻撓、嚇倒那些對自己估價過低的人們的懷疑和恐懼,這類念頭,使得他們勇往直前了。
美國心理學家科雷利說,“假使我們把自己視為泥塊,則我們將真的成為被人踐踏的泥塊。”
假使你在相貌行止之間,都在自認著自己的卑微渺小,處處表明你不信任你自己、不尊重你自己,那麼就不能怪別人不信任你、不尊重你了。
假使我們覺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覺悟到自己的誕生必有一個大目的、大意誌寄放在自己的生命中;而萬一自己竟不能充分表現自己的生命於至善之境地、至高之程度,對於世界將會是一個損失——這種自信意識,一定可以使我們生出大力量、大勇氣來,而後,才有事業的大成功。
不熱烈、堅強地企盼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天下絕無此理。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自信。
5努力擺脫纏繞自己的憂慮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順心。“人世難逢開口笑,不如意事常八九。”憂愁煩惱,作為自然的生理反應,在所難免,但切不可沉溺其中。
人需要盡快調整心態和情緒,采取積極的行動來改變已遭破壞的生活。當困境已經走出,你再回頭看時,會發現當初似乎要壓垮你的困難,不過是一片烏雲而已。你會慶幸自己及時地調整了心態,采取了行動。不然,你可能還在那裏唉聲歎氣,而境況依舊,甚至更糟。驅散憂愁的烏雲吧,泰然地應對生活中的一切變故。
卡耐基引述哥倫比亞學院院長赫基斯的話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把他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找尋事實的話,他的憂慮就會在他知識的光芒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努力去找尋憂慮的事實,是一種積極的思想轉移法。並且,在我們真正客觀地找到它後,我們就自然會想出正確的解決辦法。
這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問題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糟,至少沒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隻要采取積極正確的辦法,問題就會得到解決。這樣,我們也就沒有什麼可憂愁的了。另一種情況是,問題的確是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所能解決的範圍。對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達觀地適應它,就像楊柳承受風雨,我們也要承受無可避免的事實。哲學家威廉·詹姆士說:“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這樣的情況。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美國克萊斯勒公司的總經理凱勒說:“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況,隻要能想得出辦法解決的,我就去做;要是幹不成的,我就幹脆把它忘了。我從來不為未來擔心,因為,沒有人能夠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影響未來的因素太多了,也沒有人能說清這些影響都從何而來,所以,何必為它們擔心呢?”
對自我封閉的心理行為,要通過積極的與外界的交流來改變。有了煩心的事,不要悶在心裏,試著跟親人、朋友、老師講講,他們的傾聽,以及有益的勸慰,會消除你心中的陰雲。
你也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和“心像”(自我的內心形象)來擺脫憂慮的心態,比如:
——在情緒陰鬱時,盡量想像自己很快活的樣子,充滿信心地去活動。應該挺起胸,抬起頭,微笑。在開始時需要相當的勇氣和努力,但隻要你堅持做下去,就會發現這其實並不難。
——服裝整潔,理理發,洗個澡。憂愁的人往往變得邋遢,你應反其道而行之。
——反複地說出自己的名字,給自己打氣。說:“這沒有什麼了不起!”這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心理暗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