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誌與願:人生的風向標(1)(2 / 3)

當人們談到他們的理想時,有幾種典型的說法,如:“我要賺很多錢”,或是“我要找一份較好的工作”,或是“我要自己做生意當老板”。這些夢想太籠統了。多少錢才是很多錢?什麼工作算是好的工作?你要做哪一種生意?

所以,如果你想賺更多的錢,你該精確地說出你想賺多少錢,預定什麼時候達到這個目標。

如果你的目標是找一份好工作,就把你想要幹的工作詳細地寫下來。如果你的夢想是做生意的話,描述一下你要做哪種生意以及你什麼時候開始進行。大多數人都隻是希望者。做個實現夢想的人吧——做個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吧!

2有夢想才能飛翔

人類的心思是很奇妙的東西。我們創造的每一件事物,由最簡單的一張桌子到一台複雜的機器,都是由思想與心中的夢想結合而創造的。

夢想,是飄浮在心頭的一縷美麗的誘惑,它使平凡的你再也不能容忍往日的庸俗和無聊,驀然間,悟得了日子應有的詩意與揮灑詩意的抉擇。

夢想,是豁亮在眼前的一幀燦爛的驚奇,它使渺小的你再也不肯在卑微中空耗和壓抑本來的生機,油然湧起的是天高地闊的境界和魂牽這種境界的渴望。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區別,通常就在於毅力。許多天資聰穎者就因為中途放棄了,以至於功虧一簣。然而,成就輝煌的人絕對不會輕言放棄。成功者隻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而支持他爬起來的信念就是心中的夢想。

尼爾·盧迪——他現在是一位富於鼓動性的演說家。盧迪在伊利諾伊州喬列特長大,從小就耳聞聖瑪麗大學的神奇傳說,夢想有一天能去那兒的綠茵場上踢足球。朋友們對他說,他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又不是公認的體育好手,不要異想天開了。因此,盧迪拋棄了自己的夢想,到一家發電廠當工人去了。

不久,他的一位朋友上班時死於事故,盧迪震駭不已。他突然認識到人生是如此地短暫,以至於你很可能沒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

於是他開始奮發向上,終於在他23歲時就讀於印第安納州聖十字初級大學。盧迪在該校很快地修夠了學分,終於轉入聖瑪麗大學,並成為幫助校隊準備比賽的“童子軍隊”的一員。

盧迪的夢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卻未被準許穿上球衣參加比賽。第二年,在盧迪多次要求後,教練告訴他可以在比賽的最後一場穿上球衣。在那場比賽期間,他身著球衣在聖瑪麗校隊的替補隊員席就座。看台上的一個學生呐喊道:“我們要盧迪!”其他的學生很快一起叫喊起來。在比賽結束前27秒鍾時,27歲的盧迪終於被派到場上,進行最後一次拚搶。隊員們都幫助他成功地搶到了那個球。

17年後在聖瑪麗大學體育館外的停車場,一個電影攝製組正在那兒,為一部有關他的生平的電影拍外景。盧迪的故事說明:你隻要懷有一個夢想,便沒有辦不到的事。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真愚蠢,總是夢想,你可以告訴他,你覺得他才是一個平庸的、不值得讚賞的人。因為當生命追溯其本質時,夢想才是最真實、最自然的事物。有了夢想,才會有希望,才會有生活的動力。

有了夢想,同時還須有實現夢想的堅強意誌與決心,才是一件好事。有了夢想而沒有努力,有願望而不能拿出力量來實現願望,這是難以成事的。隻有那實際的夢想——夢想並加以艱苦的工作,不斷地努力,夢想才有用處。

也像其他的能力一樣,夢想的能力是可以被誤用或濫用的。有許多人整天除做黃粱美夢以外不做別的事,他們把全部的生命力,浪費在“建造”空中樓閣上。他們居住在一個不自然而虛幻的世界中,直至其他各種能力因不活動而癱瘓為止。

我們越能實現我們的夢想,則我們的能力也會越顯強大,越有效能。一個人的夢想的實現,往往可以感應起一串新的夢想。就在人類化夢想為現實的奮鬥中,我們看見了世界的種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