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閑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
——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
一個才德兼備的士大夫型君子,平日待人接物絕對不可有輕浮的舉動,尤其不可有急躁的個性,因為一旦輕浮急躁,就會把事情弄糟而使自己受到困擾,這樣自然就會喪失悠閑寧靜了;不論在處理任何事情時,都不可思前想後考慮得太多,因為凡事如果想得太多,就會陷入受外界約束的艱苦局麵,這樣自然會喪失瀟灑、超然物外、無拘無束而有蓬勃朝氣的生機。
家訓史話
天寶初年,蕭穎士補秘書正字,奉使至趙衛間搜求遺書,久未複命,被劾免官。搜求遺書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蕭穎士就是幹不來,也不屑去幹,落了個丟官的下場。後來,蕭穎士又被召為集賢校理,仍然辦事不力被貶官,現在的解釋是:“不肯諂事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而之後,蕭穎士作了一首《伐櫻桃樹賦》譏刺權貴,終於被徹底免除了官職。
據傳,蕭穎士考中進士後,自恃才華,非常傲慢,經常攜著一壺酒到野外去喝,自己喝酒吟詩,十分散漫。一日遇上暴雨狂風,蕭穎士看到一個穿紫衣的老人領著一個小孩在簷下避雨,蕭穎士見老人很尊貴的樣子,便譏諷起來。雨停後,來了許多馬車,迎老人上車而去。蕭穎士急忙打聽,有人告訴他這是吏部王尚書。蕭穎士大驚,去求見了好幾次,尚書沒有接見。他又寫了很長的信,到王尚書家裏去謝罪。王尚書讓人把蕭穎士領到偏房的廊下,責備他:“遺憾你不是我的親屬,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訓你。
古訓今鑒
文人多有恃才自傲的情結,總是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劃歸到“聖人”的高度。然為人處世,切不可恃才傲物,君不見曹植、屈原之輩乎?均可謂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但最終都慘淡收場。唐代出了兩個文章一流但恃才傲物的人物,一個是羅隱,一個是蕭穎士。
羅隱詩文多譏諷,久試不第,窮窘一生。他總共考了十多次試,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都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羅隱仕途不幸,與其譏諷的詩文有著莫大的幹係。羅隱55歲才得了一官半職,但終生仍然不改本性,結果為權貴們所不容。
蕭穎士的詩文一流,聲名遠播。曾經有人勸蕭穎士的傭人另找一戶人家,但這位傭人說,我已經服侍他十年了,不是我沒地方去,而是我太佩服他的才華了。還有一個故事,當時日本經常差使到大唐來,有一個使者說:“我國的民眾,希望請蕭先生到日本去當國師。”
但是,這個在國外也有聲望的蕭穎士卻仕途不順,一直得不到重用,有著羅隱一樣的落魄。但與羅隱不同的是,蕭穎士19歲就中了進士,此後一生坎坷。非常不可思議的是,這樣一個有著才學的人,幾次被“問責”丟官,照現在的話說,那是“恃才傲物,為人所不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