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有效的信息是看得見的財富(2 / 3)

這一成功的案例中,布朗先生所做的幾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首先,他從各種政治新聞、科技新聞、社會新聞中發現了一條可能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其次,他及時地驗證了信息的真偽;再次,他采取了果斷的行動。同時,他還運用了自身的其他信息儲備。他的地理知識幫了他的忙:美國與墨西哥相鄰的是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此兩州為全美主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另外,依據常規,當瘟疫流行時,政府會下令禁止食品的外運。禁止外運,便會使美國肉類奇缺、價格高漲。精明的布朗就是運用善於對信息進行篩選這一本領加之其他方麵的能力,獲得了900萬美元的利潤。

收集與積累信息隻是一個準備過程,有些東西也許你從來都不會用上它,而且有些信息的出現絕對是一次性的,此後出現的信息也不會與以前的完全一樣,那為什麼還要去收集與整理並建立信息庫呢?

其實這是個鍛煉思維的過程,想提高自己的財商,就要學會從所收集的信息中挑選出有價值的,並努力去應用它。隻有經過無數事實的檢驗之後,你才會獲得一種特別的經驗,那時你就會牢牢抓住那些提供成功機會的信息。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練習,即仔細、認真地閱讀報紙,多讀多看,把自以為重要的信息剪下來,進行前後對比,並對信息進行考察、篩選,看哪些信息現在就可以利用,哪些信息以後可能會有用,然後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最後得出結論。

在平時我們就應該注意進行對信息收集和篩選的訓練。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看哪些信息是真實的,哪些信息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哪些信息是可以為自己帶來效益的。熟練地駕馭了信息,你能夠發現更多的機會,有更好的發展。

輸入的是垃圾,輸出的仍是垃圾——謹防信息失誤

隻有在有效信息的基礎上,創富者才能做出各種正確的決策,虛假的信息將會導致決策失誤,給創富帶來危機與損失。

創富者收集和研究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把握不斷變化的經濟現象的本質,提高創富的成功率。因為,信息應該具有真實性和準確性,準確是信息的生命。隻有在準備信息的基礎上,創富者才能做出各種正確的決策,虛假的信息將會導致決策失誤,給創富帶來危機與損失。信息的不準確,就好比輸入的是垃圾,輸出的仍是垃圾。

雲南1992年有80多年糖廠,年產糖86萬噸,過去是計劃調撥,現在搞市場經濟,自尋銷售渠道。由於得到食糖市場將出現產大於銷的錯誤信息,結果各個糖廠急急忙忙低價傾銷,每噸白糖隻賣1400元,比成本還低。誰知道賣完不久,糖價就上漲到每噸2200元,一噸少賣了800元,全省因此少收入五六個億,60多個糖廠也由贏利變為虧損。

案例中悲劇的發生,不是因為生產不好,企業管理不好,而是沒有得到正確的經濟信息所致。

“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信息可以生財,也可以破財。準確的信息、科學的預測是創富者的“導航助手”、製勝武器,而盲目輕信,隨風轉向則是創富者的“克星“。一個優秀的創富者,不但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還要善於去偽存真、明察秋毫,克服“分析的貽誤和預測的失誤”,方能在信息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信息失誤的表現有如下幾種:

1.攝取的信息不加分析、對比,聽到或看到一點就急忙決策,造成無選擇性失誤。

2.攝取的信息數量偏少,隻得到一小部分信息,就決心從事,這是數量性失誤。

3.攝取的數據、情況欠準確,主要數據模棱兩可,此為準確不夠的質量性失誤。

4.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形成未辨真偽的來源性失誤。

5.把舊信息當做新信息,是時間性失誤。

6.憑個人興趣取信息,忽視市場需求變化,稱之為偏愛性失誤。

即把輸出的信息與作用對象相比較的結果再輸送回來,以便比較客觀事物變化前後的差異特點,提高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及時修訂計劃,確保最佳目標的實現。

某經銷商路過南方某城市時,看到當地養鵝條件並不好,但很多居民家裏都養著鵝,就誤認為該地區居民一定喜歡吃鵝肉而購買困難。於是,立即從北方采購22萬公斤凍鵝運到該城市銷售,可是一再削價也賣不出,這才了解到:該地居民養鵝一為防蛇,二為代狗看門,而並沒有吃鵝肉的習慣。這一反映假象的信息,使該經銷商虧損11萬多元。

由於可見,對於信息不能不加考察就妄下論斷。誇大或縮小市場的有利因素,隻看到市場行情的個別事實,時間和空間上的人為錯位,都會使信息不完整和失真。

在對情報信息的加工處理時,我們一是要避免假象;二是要防止誇大;三是要防止殘缺;四是要避免偏頗;五是要避免拚湊;六是要避免歪曲。

創富者要將以上六個要訣銘刻在心,隨市場變化而隨機而變,如此,則會遊刃有餘。

靈活運用,把信息轉化為財富

信息之中有取之不盡的財富、信息之中有滾滾的財源。企業和個人必須高度重視信息,並且靈活運用,把信息轉化為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