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信仰是生命的崇高亮色(1)(1 / 3)

1追求卓越的力量源自信仰

信仰像指南針和地圖,指引出我們要去的目標,並確信必能到達。

沒有信仰的人,就像少了馬達缺了舵的汽艇,不能運動一步。所以在人生中必須有信仰的引導,它會幫助你看到目標,鼓舞你去追求,創造你想要的人生。

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像信仰這樣,影響我們如此巨大。人類的曆史,根本就可說是信仰的曆史。

耶穌、穆罕默德、哥倫布、愛迪生或愛因斯坦等人,他們何嚐不是改變曆史,也改變我們信仰之人。

如果你想改變自己,那就先堅信自己的信仰;如果想效法偉人,那就效法他成功的信仰吧!

所以,如果你相信會成功,信仰就會鼓舞你達到;如果你相信會失敗,信仰也會讓你經曆失敗。

我們不得不相信信仰是我們創造世界、改變生活的強大的內力。

信仰牽著我們的手不讓我們在中途停下。

信仰使我們在許多方麵得到了收益像有個性的人一樣。

公司同樣也要有個性,正如托馬斯·彼得曼和羅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書中所說:

“公司總經理的主要職責就是設法實現公司的價值。”如同一個人的個性和價值一樣,公司的價值幾乎對組織內部的每個部門的每項活動都會有影響。他們說:“優秀的公司的特點在於文化,而文化影響力之強烈足以使你要麼遵守其規章製度,要麼辭退出去,沒有別的選擇。”縱使在創新產品或新主意上提倡個人主義和自由思考的公司也有必須嚴格執行的常規標準。如果一個公司要按其管理程序進行決策,關鍵並不在於公司該有一種正確的文化或正確的組織個性,而必須有一套眾所周知,長期一貫的內部信仰體係。

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價值體係,有的注重革新、有的注重質量、還有的注重優質服務。盡管各公司側重不同,但共同的特點是各自的自身價值都是為了自身的卓越,為了要比同行們勝出一籌。這種價值觀統一了工人和管理人員的思想。也正是這一思想幫助他們認準公司的奮鬥目標,統一思想、齊心協力。規章製度一旦確立起來,人們就清楚該怎樣去發揮作用。

人們再也不會對自己該幹些什麼茫然無所知了,這樣公司全體職員就能自由地去實現所期盼的卓越目標。

模糊不清的信念永遠不能讓人們達到卓越的境界。人應該有所信仰,一旦你接受了它,信仰就會與你攜手並進。

2信仰能解開靈魂的羈絆

信仰是一種特殊的禮物,它能幫助我們解開靈魂的羈絆。

在20世紀開始的一個4月的早晨,賓斯托克在“小水滴”的歌聲中跑來跑去。他在搜尋著,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自由的人,那麼他未來的道路應該是什麼樣呢?半個世紀,他從未放棄過,在搜尋的過程中,他涉及到許多不同的領域。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研究比較宗教學,從佛教到巴海教到偌那禁欲主義。

一直認為出自平常心善良意的忍受和寬容應該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但實際上沒有,而且也沒有給其他人帶來過快樂。相反卻有一種來自內心的失望、不滿和不安。

這種內心的沉重和失落與事業上的成功無關。在賓斯托克的朋友當中很多已經有名有利了,至少,都有一大筆錢放在銀行裏。但無論他們的財富堆了多少,他們的頭像在報刊頭版又出現過多少次,他們的新財產、新妻子等等——沒有一個夠了的時候。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他們又不想要了。他們去看醫生,找心理學家,學瑜珈等等都無濟於事。

賓斯托克將永遠心存感激,在這片晦暗的心空下,他終於找到了道路。很難說清楚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雖然他並不恥於將自己的傷疤揭開暴露於眾目睽睽之下。他永遠記得嶗茲的一個不同尋常的難民,弗朗茨·威斐,一個著名的自由主義作家,他和他的妻子從納粹前線逃出來。他們從德國穿過法國一直往南走。蓋世太保在後麵追著,抓住了便意味著送進集中營甚至更慘。他們隻希望能安全地通過西班牙邊境,然後漂洋過海到美利堅合眾國。但西班牙官員卻不讓他們通過,賄賂和哀求都無濟於事;他們往回走的時候,住在派瑞尼的一個名叫嶗茲的小鎮裏。這一晚,這位流亡作家站在神龕麵前祈禱,不由得悲從心來痛哭不止。

“我不相信你”,他哽咽地說著,“這是我的實話。但現在我麵臨著巨大的危險,已經到了我能承受的極限,現在隻有您這兒還有一線機會,我祈求您的垂憐。保佑我和我的妻子安全地穿過邊界,等我到了美國後,我將把這故事寫下來,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讀到。”

奇跡居然發生了,弗朗茨·威斐和他的妻子一個星期後安全地穿過了邊界。一踏上美國的土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了《伯拉德特的讚歌》。在我們今天,沒有誰寫的對信仰的讚辭能比得上這位流亡作家寫的故事。

苦難與幸福對人類來說具有深刻的意義。

僅僅隻是這樣子,賓斯托克的困惑就如此奇異地解決掉了。而為解決這種困惑而發生的一係列事件在理性學家們看來絕對又是一個個美麗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