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誌向是人生藍圖的繪製者(1)(1 / 3)

1不要讓心誌依然沉睡

任何有抱負的人都應該有這樣一種誌向,那就是在生命中做一些獨特的、帶有個人特征的事情,從而能使自己免於平庸和世俗,並能使自己遠離毫無目標、無精打采的生活。最理想的抱負就是植根於現實土壤的切實目標,在自身能力範圍之內盡可能地追求卓越。

如果你的心誌還在沉睡,那怎麼能走向前方,所以說,真正需要喚醒的是你自己本身,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盡可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激發自己的雄心壯誌。

很多時候,某些我們極其敬仰而又鼓舞人心的人對我們的信任和鼓勵,或者是當他人對我們表示懷疑時另一些人卻毫不猶豫地對我們的才能表示肯定,還有那些能夠在我們身上發現別人所沒有看到的閃光點的人們的器重,都可能激發起我們的雄心,並使我們在一瞬間看到無窮的機會。或許在當時我們並沒有對此給予太多的關注,但是,它很可能成為我們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

有人說:“心中想像能創造出實物。”當一個人在做事情時,在心裏不斷地去想像成功的情景,往往有助於成功。

安利哥·卡露是意大利的著名男高音歌手。少年時代的他,唱歌的聲音就好像風吹窗戶上的嘶啞聲,實在令人無法忍受,所以當時音樂教師就勸告他說:“你實在沒有唱歌天分,還是算了吧!”但是他從不死心。他一方麵在拿波裏的工廠工作,一方麵練習唱歌,無論如何都想成為一名歌手。每天晚上,他的頭腦裏都在描繪“在一個大會場,他站在巨大的舞台上,接受滿場觀眾如雷鳴般的掌聲”那種令人欣喜的場麵,嘴裏一邊喃喃念著“一定可以”才緩緩睡去。

終於,因為有了強大的思想信念並經過勤奮練習,他成為了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當他在舞台上接受觀眾的掌聲時,他對自己說:“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著數以萬計的體力勞動者都是極其普通的工人,每日裏從事著繁重單調的勞動。然而,如果他們的心誌被真正喚醒的話,他們完全有可能成為企業家、成為強者、成為頂天立地的人物。問題在於,他們認識不到自己的力量,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認清自我,因而他們隻能從事低級笨重的工作,每日裏揮汗如雨,為維持基本的生存而苦苦奔波。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看到這樣的人——在他們身上蘊藏著無窮的能量,然而他們對於沉睡在自己身上的偉大力量卻一無所知。

喚醒你的心誌吧!去領略人生的美麗風光。

2最初的激勵來自於誌向

生活中,最先的激勵聲音是來自於你自己的誌向。有無數人是在閱讀一本激勵人心的書或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勵誌美文時突然感到靈光一閃,驀地發現了一個嶄新的自我。如果沒有這樣的一些書本或文章,他們可能會永遠對自身的真實能力懵懂無知。任何能夠使得我們真正認識自我,能夠喚醒我們的全部潛能的東西都是無價之寶。

在選擇朋友時,一定要選擇那些能夠激勵我們、點燃我們的熱情、激發我們要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作為、鼓舞我們成為卓越人物的人做朋友。交這樣的一個朋友要勝過交一打消極厭世或冷漠淡然的朋友。

盡可能地和那些能夠激發你的誌向,對你有著深切的了解,並能夠促使你思考和行動的人多接觸。對於那些能夠永久地激勵你的人,你應當與之保持密切的聯係。我們中絕大多數人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從來沒有被喚醒過,或者是直到生命的晚年才真正認識自身的能力——但往往是為時已晚,再也不可能有大的作為了。因此,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我們年輕時就應當對自身的潛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惟其如此,我們才能盡可能有效地發掘生命的潛力,在最大意義上實現自我的價值。

在《挖掘出你最大的潛能》一書中,作者艾倫·羅伊·麥克基尼斯概述了動力激發者和領導者的特征。一位激發者並不是老一套地拍拍人家肩膀以資鼓勵。有時,激發者總顯得孤僻、古怪,而往往就是這時候,他或她正在全麵考慮自己的計劃,設想著種種使計劃奏效的方法。激發者往往是夢想家,表麵上看來不可能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卻成了有把握的目標。諸如肯尼迪“到月球去”的決定,愛迪生的“燈泡不久將被發明”的宣言以及林德伯格創造曆史的橫跨大西洋飛行,這些不都是對夢想的現實演繹嗎?這些天大的夢想是難以實現的,然而,正是它的艱巨性,吸引著眾多追求者和支持者。起初的動力帶來激情,也帶來積極的參與,直至最後帶來了成功。

激發者的另一個特點是能將夢想用語言生動描述。領袖、商人、牧師、甚至暴君都知道言辭的價值——說服人們、激勵人們。誰能說服群眾,誰就能得到擁護。激發者必須能夠正確對待批評。因為,任何一次偉大而又不同尋常的嚐試都可能遭到冷嘲熱諷、閑言惡語。如果沒有承受能力,激情也可能變為沮喪。而一位激發者就必須在別人企圖熄滅激情之火時,能夠使它燃燒起來。當然,激發者首先得能激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