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聯合國秘書長之死(1 / 3)

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熱心於剛果維和行動,舍身斡旋。但是他過分的幹涉,導致了剛果總理盧蒙巴被害,他自己也殞命剛果的大森林中,死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1961年1月21日,新當選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宣誓就任。他是做為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以微弱的優勢戰勝共和黨候選人尼克鬆後當選的。他富有個人魅力,年富力強。他的上台給美國的政策吹進了一股清新的空氣。

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一般說來,美國民主黨的政策更注重尊重人權、民主和國際道義,一般喜歡使用溫和的“胡蘿卜”政策。而美國共和黨人的政策則保守、強硬、更注重現實主義的利益和權謀,因此經常揮舞“大棒”政策。

肯尼迪上台伊始,調整了美國的非洲政策,他譴責殖民主義,支持非洲民族獨立運動,主張通過友好、對話和派遣美國援非和平隊的方式,擴大非洲人民和美國人民的交流與了解,推進雙方的和解與合作。

他任命史蒂文森接替羅歇擔任美國的駐聯合國大使。史蒂文森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行事謹慎,不象羅歇那樣氣勢洶洶又十分好鬥。他彬彬有禮,謙恭隨和,有遠見,遇事總是通過耐心的談判解決,以求得到普遍的讚同。他的到來在聯合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1961年2月15日,他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講話使人看到了解決剛果問題的希望。

他首先檢討了美國和聯合國在剛果問題上的失誤,然後提出了自己政府對剛果問題的新綱領:保持剛果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反對任何省份從剛果分離出去,剛果應恢複1960年7月1日的疆界;反對外國對剛果事務的幹涉,堅決製止外來挑釁;支持聯合國在剛果的行動。

美國立場的改變為聯合國采取新的有力的步驟掃清了道路。經過長達一周的激烈辨論,2月21日,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聯合國部隊立即采取一切適當措施,以防止剛果發生內戰,包括安排停火、停止一切軍事活動、防止衝突、必要時采用武力作為最後手段。決議還要求采取措施立即從剛果撤出不受聯合國指揮的比利時及其他外國軍事人員、顧問和雇傭軍以及重申安理會關於剛果問題的有關決議和聯大的非殖民化宣言。並且通過了調查盧蒙巴及其戰友被害情況以及懲辦凶手的決定。

安理會的這項決議非同尋常,它授予了聯合國剛果部隊用武力防止剛果爆發內戰的權力。

衝伯集團和卡薩武布集團對安理會的決議反應異常強烈。2月22日,衝伯宣布加丹加與聯合國處於戰爭狀態。卡薩武布駐聯合國的代表則稱安理會2月21日的決議侵犯了剛果主權。而2月27日,卡薩武布突然以個人名義在電台發布了告剛果人民書,號召軍隊和人民與聯合國入侵者進行戰鬥。

剛果軍隊開始襲擊聯合國的文職和軍職人員,聯合國部隊和剛果軍隊之間在許多地方發生了公開的衝突。剛果軍隊在馬塔迪港對聯合國的進攻造成了雙方慘重的損失,流血事件好不容易才平息下來。

秘書長之死

這時的聯合國的維和行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聯合國剛果部隊要采取更堅決、更果斷的行動,以製止剛果的分裂,實現剛果的統一。

哈馬舍爾德在聯合國大會的支持下,曾在1960年9月20日成立了大會調解委員會。它由11個亞非國家組成。它的任務就是訪問剛果,調查研究,提出恢複統一剛果和議會製度的辦法。這個委員會已於1961年初抵達剛果進行活動。

1961年2月21日安理會的決議之後,哈馬舍爾德又調整了聯合國剛果行動的人事。林涅爾接替達雅爾但任秘書長剛果特別代表。而愛爾蘭的外交官,著名的作家和新聞記者奧布裏恩被任命為聯合國駐加丹加首席代表。

在聯合國代表和大會調解委員會的斡旋下,1961年頭幾個月,剛果各派領導人之間舉行了若幹次會議,企圖解決危機,但沒有一次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但事情還是出現了一些積極進展。首先在聯合國軍司令部的壓力下,蒙博托解散了他的“準政府”滑稽的“總政委學校”。然後4月,卡薩武布改組了伊裏奧政府。其中增設了幾個部,特別是任命了前工會頭頭阿杜拉為內政部長,博姆博卡則從政委學校改投伊裏奧政府門下。

1961年5月,在科基拉特維爾(今姆班達卡)會議期間,卡薩武布宣布他將在最近的將來重新召開議會,並要求聯合國為此提供援助和保護。剛果行動中心接受了這一要求。並促使了剛果各主要政治集團就重新召開議會方麵達成了協議。聯合國剛果部隊還負擔起了為議會首次會議做好安排和保證給予議員充分保護的責任。

1961年8月,阿杜拉政府請求聯合國部隊協助驅逐外國的雇傭兵出境。聯合國剛果行動中心接受了這一請求,他們希望借此消除引起分裂的外國幹涉,鼓勵並促使中央政府同加丹加政府進行談判。

本來比利時軍隊在1960年9月初就完全撤出了加丹加,但比利時軍隊撤離以後外國幹涉又采取了更巧妙的方式,通過引進外國政治顧問、軍事和準軍事人員,以及外國雇傭兵,加強了加丹加的軍隊。

聯合國的行動遭到了比利時和英國的反對,因為這觸犯了他們在加丹加的權利。與加丹加相鄰的英屬羅得西亞(今讚比亞)總理羅伊·威林斯基爵士甚至威脅說,如果必要的話,羅得西亞武裝力量準備在任何時候應加丹加“合法政府”的請求而開向北方,以幫助加丹加實現同羅得西亞合並。

8月28日,聯合國軍隊采取突然行動,一舉逮捕和驅逐了加丹加大部分的外國雇傭軍事人員。

鑒於聯合國8月28日的行動所取得的“輝煌”成果,剛果行動中心決定根據同樣的條件再進行同樣的一次軍事行動,以期徹底解決加丹加問題。這時奧布裏恩已經得到了剛果中央政府簽署的以“拷打和謀殺”罪逮捕衝伯及其政府主要部長的委托書。這次行動的代號為“殲滅”。

“殲滅”計劃的主要設想是聯合國部隊占領電台、郵局和情報部、保安部大樓,並從那裏運走全部檔案,建立起對市中心和樞紐地點的監視和控製。聯合國應降下官方大樓上的加丹加旗幟,升起剛果共和國國旗。行動結束時,中央政府特使將來到伊麗莎白維爾,並確認加丹加歸屬剛果共和國。

9月9日,聯合國駐加丹加部隊得到增援——一個營的印度廓爾喀兵。同日,阿杜拉政府發表聲明說,它的特命政治委員已動身前往伊麗莎白維爾,逮捕加丹加的部長們的命令已經下達。

當天衝伯在電台宣布,一切企圖逮捕他和內政部長穆農果並占領廣播電台、解散憲兵武裝的陰謀已被揭露。

而穆農果卻出人意料地聲稱,他將向蘇聯請求援助,並威脅說,將炸毀奧布裏恩的司令部,並發動加丹加人民起義反抗聯合國。加丹加的緊張局勢一觸即發。

在這種形勢下,哈馬舍爾德決定親自前往剛果。起飛日期定在9月12日,他預定在聯合國大會會議開幕之前必須趕回紐約。

9月13日,按計劃“殲滅”行動將在這一天執行。13日,又是13日,這個不吉利的日子似乎又給聯合國帶來了惡運。

“殲滅”行動本來應在淩晨開始,至下午三點結束。但加丹加憲兵似乎對此已有所準備。預定於9月13日淩晨4點30分占領郵局和電台,但在此之前就發生了激戰。當一個連的廓爾喀士兵向郵局發起進攻時,預先得到報警的雇傭兵向印度分隊開了火,一名戰士被打死。這成為這場衝突的導火索。

聯合國部隊沒有來得及及時包圍衝伯的官邸,他鑽出圍牆,逃進了英國駐伊麗沙白維爾的領事館。而其他需要逮捕的加丹加政府的部長中,隻有副總統基布韋被抓到,其他的都不知去向。

雖然聯合國占領了郵局和電台,但加丹加憲兵隊和雇傭兵用裝甲車迅速發起了反攻。加丹加的激戰整整持續了一天,城裏的射擊一直沒有停息。聯合國部隊占領了加丹加的各戰略要點。

隨後,聯合國駐加丹加首席代表奧布裏恩宣布,加丹加的分裂“已經結束”,它現在是“利奧波德維爾中央政府管理下的一個剛果省份”。並宣布他收到了衝伯的電話,衝伯已同意下令他的部隊停火,條件是保障他的人身安全,現在衝伯已經流亡到羅得西亞。

同時利奧波德維爾政府總理阿杜拉也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接管加丹加。

同一天下午3時,哈馬舍爾德的座機在利奧波德維爾的恩芝裏機場著陸。以阿杜拉、基讚加為首的剛果部長會議全體成員、蒙博托上校和外交部長博姆博卡都前來迎接。這是一個十分具有象征意義的場麵,這表明,剛果經過一年多的分裂終於又歸於統一了。

但形勢並未那樣樂觀,加丹加的戰鬥一直沒有停息下來。衝伯一直在英屬北羅得西亞的庇護下,在羅得西亞與加丹加的邊界地區遙控著他的支持者進行戰鬥。有一個連的愛爾蘭士兵在日阿多維爾市陷入重圍,派往日阿多維爾的救援分隊也中了埋伏。被稱為“流浪者”的福格式噴氣式飛機在空中胡作非為——向聯合國軍司令部掃射,在被圍困的愛爾蘭連隊附近投擲炸彈,甚至對聯合國駐剛果的主要軍事基地“卡米納”發動衝鋒。

9月14日,由於聯合國沒有籠絡住衝伯,美國已正式照會哈馬舍爾德對聯合國的行動表示不安。而英國政府先前的照會則更是威脅說如果聯合國不停止在加丹加的軍事行動,英國將撤回對聯合國行動的支持。同時兩國都拒絕了對聯合國的行動進行空中支援的要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