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楚盡忠把話說完,李宗仁便笑了一聲,那笑聲令楚盡忠感到有些不舒服,似乎滿腔的熱血都被這一聲冷笑給驅散,化作了徹骨的冰涼。
“盡忠,照實說吧,”李宗仁坦然道:“有些人乃是要在戰場殺敵的,有些人,則起到了另外的作用,你之與委員長、之與武漢、之與全國抗日,起到的乃是一個表率的作用,委員長既然這樣安排自然有他的用意,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身位軍人,最高尚的品德隻有服從!”
話說到這兒,李宗仁沒有再說下去,楚盡忠已經被兜頭蓋臉地潑下了一盆冷水。
如若自己此時還是南京戰場上那個無人問津的普通士兵,此時也不會有人關心他的何去何從,然而本以為大權在握重兵在手,就可以為國家盡一份力,現在看來,這樣的想法的確是有些幼稚。
放下電話的楚盡忠有些失魂落魄地回到房間裏,然而看到放在茶幾上的東西,剛剛的沮喪卻全部一掃而空。
擺在茶幾上的是一個鐵皮小盒子,隻有半個巴掌大,已經磨損得非常厲害了,輕輕按一下上麵的機關,一顆銀色的藥丸便從盒子裏掉落出來。
楚盡忠雖然不是學醫的,但是對這東西也有所了解,在那鐵皮盒子上還刻著畫像和兩個小字,“仁丹”。
作為常見藥物,仁丹有提神醒腦、防止惡心暈眩的作用,為日本森下仁丹株式會社研發,當時時值日俄戰爭時期,戰爭的思想在日本已經逐漸深入人心,仁丹廣告便是借此思想,將廣告上的形象設計成了穿著禮服頭戴雙角帽的形象,但是究其根本,仁丹上的形象卻並非軍人,而為外交官,至於其胡子,則是以德皇威廉二世為接見對象。
日本人研製的雞肋設計比比皆是,後世更聽說過諸如吃泡麵專用帽子、看電影專用飲料吸管諸如此類,由此對日本人的奇葩本質可窺見一斑,這仁丹雖然沒有什麼特殊的功效,僅僅也隻是類似清涼油,但在日本的銷量卻非常顯著。
楚盡忠之所以對其有所了解,卻並非這種藥物本身的作用,而是仁丹的廣告。
對於仁丹廣告上的形象,有人猜測為伊藤博文之子,有人猜測為當值日軍滿洲軍總司令的大山岩,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那德皇威廉二世一樣的胡子。
在日軍侵略中國時,仁丹的廣告也跟著來到了中國,且不說這種銀色小藥丸在中國的銷量,令人不曾想到的是仁丹廣告上那兩撇胡子居然成了日本人進行侵略的暗號,通過兩側胡子上下翹起的方向作為隱性路標,由此可判斷左右方向,和前方是否可以通行。
就連在侵略南京的時候,日本人還依靠這種暗號似的地標進行侵略和屠殺,楚盡忠隱約記得自己的確在南京看到過仁丹的廣告,由此可見並非空穴來風。
而這隻藥盒,乃是由韓超群發現,就是從趙美琪的手袋裏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