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敵當前之時,軍隊卻無人接收,鄧錫侯也唯有苦笑,雖說戰況當前,誰的軍事補給都不是多得用不完的,可與川軍相比,晉軍的情況乃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鄧錫侯自問,自己開倉放補給,於公,為的同是上陣殺敵為國效力,於私,讓他如何看著自己那些直至如今仍穿著草鞋布衣拿著土槍的弟兄們到戰場上去白白送死?
然而長官們自有長官的打算,一層一層的等級差別,注定了他們所關注的焦點並不在一處,一將功成萬骨枯,士兵的送死,往往也是他們的“無奈之舉”,官居要職高高在上的長官們,是管不了他們的死活的。
好在鄧錫侯無處容身的時候,李宗仁倒很是痛快地將鄧錫侯率領的第二十二集團軍納入了他第五戰區的戰鬥序列中,時值韓複渠不戰而退,第五戰區大敵當前岌岌可危,這川軍雖然自古以來就沒有一個完善的編製,不管戰鬥實力如何強大,終究是雜牌,可李宗仁無兵可調,還有挑三揀四的機會?
將副官派走後,李宗仁親自見了鄧錫侯和孫震,兩人對李宗仁甚是感激,當即決心當下譬如昨日死,從此在李宗仁的麾下效法先賢舍身報國,李宗仁為第四十一軍、第四十五軍各自撥調了新槍五百支,以及大量子彈和迫擊炮。
此舉與鄧錫侯及孫震所言,正如雪中送炭,兩人感激不盡,然而對於戰勢來說,這樣的補給根本是九牛一毛,時值磯穀廉介率領第十師團自濟南南進,作為鄧錫侯和孫震即將前往前線防堵之對象,第十師團下轄騎兵旅、重炮營、野炮團等等,更有數十輛戰車。
送走了鄧錫侯和孫振,李宗仁心中感慨萬千,仗著蔣介石的重視而肆無忌憚的楚盡忠,和糧草匱乏不惜擅自不告而拿的川軍,正是這句話再貼切不過的真實寫照。
在副官四處搜索楚盡忠下落,恨不得將整個徐州城翻個底朝天的時候,機場已經人滿為患,放眼看去便可看到大小箱子的行李,正在依依惜別的人,場麵極其混亂。
雖說是為楚盡忠準備的專機,但事實上也並非為他一個人而準備,徐州戰亂將近,不少官員富商正在想盡辦法將親屬送往他地,鐵路線路乃是不安全的,隻能南下而不可北上,更何況如今時局紛亂,連南京都已經失守,縱觀全國上下,究竟哪一處地點能稱得上絕對安全?早已有人買通了關係,這架飛往武漢的飛機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眼看著起飛的時間將至,前來等候的人無不人心惶惶,生怕突生變故,卻不知究竟在等候何人,更不知他們現在正在等待的楚盡忠,仍舊身處溫柔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