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回 論煙害追源往事 聞嚴禁運動權奸(1 / 2)

且說林公出巡江漢堤防,順道查勘各屬禁煙情形,成績昭著,居民都覺悟煙害之烈,自願繳槍具結,有錢的抄錄藥方,自行配藥戒絕;貧窮的向局中領藥戒煙,吸食者既少,販土開燈,不禁自絕。楚省煙害大有肅清之望。回轅之後,親自草就奏疏,繕正拜發,奏明查拿煙販,收繳煙具、煙土總數,並聲明楚省鴉片已有肅清之望。此折到京,道光帝披閱動容,就令各省督撫將軍,厲行煙禁,並諭令在廷諸臣,各抒所見,究竟黃鴻臚所奏,家藏鴉片煙具,以及興販開館的概論死罪新律,是否可以頒行?道光帝無非為慎刑恤民起見,不料引起一班廷臣紛紛爭論。且有英夷密派漢奸入京運動,於是論死新刑,終究不能頒行。後來的鴉片戰爭,和第一次締結的辱國喪權的不平等條約,都由這次紛議而來。那林公在湖廣總督任上,厲行煙禁,楚省英商也有些不敢肆無忌憚。

考鴉片一物,流入中國,已有很悠久的曆史,並不自清代開始,不過當時這種鴉片,並不是用槍鬥吸食的罷了。連本草上也載有此物,原名罌粟,始自唐元年間,有阿拉伯商人販罌粟入人中國,兜售於各藥鋪中。那是一種功效卓著的止瀉藥,倘遇痢疾,日久不止,隻須用罌粟花葉煎濃吞服,唯藥量過重,能令人麻醉不省人事,當時隻供藥用。直至明朝中世,葡萄牙人握東亞貿易霸權,由葡人將罌粟源源不絕的輸入中國。嗣後,變本加厲,發明割漿熬膏,創製煙燈、煙槍,橫臥抽吸,吸時精神百倍,且有提神塞精的特效,因此吸食鴉片之人,一天多似一天。至明末英吉利執海上貿易霸權,由印度販煙來華,始僅閩、粵兩省沿海居民吸食,後來愈傳愈廣,幾遍全國。金錢外溢,弄得民窮財盡,刀兵四起。明廷特頒禁煙法令,吸食販賣及供人燈吸的,一律論死。一班癮君子嚇得屁滾尿流,不吸則癮發難熬,吸則恐怕差役人室捉拿,不得已開掘地穴,藏身地窖中抽吸,這是鴉片之原始。

清人入關以來,英、荷諸國的商人因見鴉片有巨利可圖,年年於印度地方販運煙土來華,始僅一班富紳子弟,用以消遣解悶。後來越推越廣,至康乾時代,鴉片風行一時,上至官紳,下及走卒,以及僧道尼姑等,多有吸食鴉片的。偶然抽幾口,確能興奮精神,等到嗜好成癮,準時抽吸,便能傷精損血,麵容枯槁,變成終身痼疾。乾隆帝是個太平天子,屢次巡幸各省,目睹鴉片流毒幾遍全國,於是通令各省厲行禁煙,搜獲一千多箱煙土,一律燒毀,頒定新律,嚴禁販賣與吸食。當時英、荷商人隻好暫停販賣。等到嘉慶初年,販賣和吸食的依然到處皆有,因為所頒禁煙法律太輕,凡國內商人販賣煙土,杖一百,枷一月,遣邊留戍三年;內外文武官員犯者,課以革職處分;書吏差役販賣或包庇土販,加等治罪,杖二百,枷二月,流謫三千裏為奴。吸食鴉片,準販賣同罪。如此擬罪,不足以寒吸煙土販的心膽,隔了幾年,法令漸弛,販、賣、吸三項依然充斥於市。等到嘉慶二十一年,煙毒彌漫全國,比較乾隆朝有過無不及。於是重申煙禁,各省搜獲煙土,陸續解到北京刑部衙門,共計三千二百箱,奉諭燒毀。哪知流毒已深,一般嗜好成癮的百姓依然秘密吸食,反使煙販奇貨可居,土價增貴,獲利更厚。

鴉片的來源都由洋商偷運至沿海各省,再由華民販運至內地銷售,而廣東海口,又為偷運的總巢。道光初年,林公在江蘇巡撫任上,曾經會同江督陶澍,奏請嚴令粵省督撫厲行煙禁,不準英國商人偷運鴉片進口。雖得如議通令禁運,無如英商見有大利可圖,不借花費巨金,賄通粵省地方官吏,麵子上告示遍貼通衙,不準英商偷運鴉片,並不許國人販賣吸食;暗地裏依然準許英商進口,以致越禁而鴉片流毒越甚。按當時廣東海口鴉片偷運進口數,在道光七八年間,年約四千箱,至十年頓增至一萬八千多箱,以後有增無減,鴉片流毒,隨之日增月盛,社會上的現銀盡被英商吸收到外國去,物稀為貴,銀價飛漲,於是鴻臚寺正卿黃爵滋遂有杜塞漏卮,嚴禁吸食鴉片一疏。上兩回書裏,已經敘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