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又遇上了(1 / 3)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爭豔春滿園”李明這會是站在自己新建的暖房花園裏,看著五顏六色的花花草草開心的很。

要說姚大和尚那可真是個好人是個妙人。李明也隻有在他麵前才敢放開膽子來吹牛。這個認了道士做師傅的和尚除了自己學識廣博之外,還有非常人的胸襟。每每李明胡吹海吹的時候,姚廣孝總是姑妄言之姑且聽之。

自己有啥疑問的會問上兩句,李明若是能解釋,他會問的細些。若李明解釋不清楚,他也不以為意。總是以為李明書讀的不多但雜,學問不深,可從沒有想過李明是在說夢話。

平安南,李明是有功的,下西洋,李明也是有功勞的。特別是無水蔬菜的事,姚大和尚把李明招了過去,細細的問了關於無土蔬菜的培植問題。李明自然又是大講物講一番,這一吹就吹到了大棚蔬菜方麵。

獅子山下,李明的莊園裏已經在試種反季節蔬菜了,收成一般,可影響不小。具體的怎麼個發展反季節的瓜果蔬菜還在摸索,李明是個好享受的,他可不習慣在大明朝到了冬天吃能吃蘿卜芹菜之類,他還想吃黃瓜和西紅柿。

哪知李明一吹,姚大和尚馬上就接了話去了。眼光很毒,他根據李明說的和他在典籍中所看到的,得出一個結論,反季節的種植的關鍵是溫度。

“始皇帝曾於酈山阬穀中植瓜種菜,收獲頗多,穀中性熱,有溫水出。”

“漢時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始得菜瓜…。”

“唐內宮園圃,以溫泉灌,二月中便得鮮瓜。唐庭有‘溫湯監’司其事,以湯泉汲地,使其先時而熟,唐人王建有詩曰:酒幔高樓一百家,宮前楊柳寺前花。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

“《資治通鑒》有載:安帝永初六年詔曰‘凡供薦新味,多非其節,或鬱養強熟,或穿掘萌芽,味無所至而夭折生長,豈所以順時育物乎!《傳》曰:非其時不食。自今當奉祠陵廟及給禦者,皆須時乃上。’凡所省二十三種。”

“所謂鬱養強熟,釋曰:為土室蓄火,使土氣蒸鬱而養之,強使成熟也。”

“蘇東坡有‘和述古冬日牡丹’詩,宋時使牡丹冬季開花,人力使然也。”

“不時之物,有傷於人”“非其時不食”

???????

秦始皇的時候,那時就有人在酈山山穀裏種菜,而且在冬天收獲了新鮮的菜,為什麼能成功,因為那山穀裏有地熱,有溫泉。

漢朝時就已經在皇宮裏種反季節的菜了,那時在皇宮裏建了大屋子,在屋子裏種菜。中宮也就是宦官們日夜不停的燒火,提高屋子裏的溫度,在冬天也種出了大蔥,韭菜和蘑菇等。

唐朝宮庭裏用溫泉去澆灌菜地,在二月時也早早的就種出了蔬菜,而且唐朝官府裏還有個機構叫溫湯監,他們就是專門負責種反季節的蔬菜的。

在《資治通鑒》裏更牛,那書裏提到的種反季節菜的方法居然有二十三種。

蘇東坡寫詩記冬天開的牡丹花,宋朝時這個技術已經很普遍了。

但是,關鍵是姚大和尚說的這個但是。古代秦漢也好唐宋也好,種反季節的菜花之類,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老百姓的日子都沒法過,皇宮裏還在用溫度澆地,日夜以炭薪提溫,這不太象話。這事自然被言官們攻訐,以至於罷手,最後居然其技不傳。

而且,事出反常必妖,這種反季節的東西,有時會被視為是洪水猛獸。吃這些是會傷到人的,至於傷在哪裏,這會雖然看不到,但一定會有內傷。所以呢,唐宋時有這錢幹的都是種花之類,看看可以,但不能種吃的,吃下去違背了自然規律。

夠了,姚大和尚說的這些已經夠了裏麵已經有李明需要的重要信息了。

李明知道的大棚蔬菜或是暖棚苗木之類,一定要有兩個條件。一是陽光,另一是溫度。而溫度他一直控製不好。獅子山下李明早先做的嚐試裏,他在大棚裏放過火爐,可地表的溫度是提高了,可土壤裏的溫度他還是搞不定。

陽光的問題姚大和尚不知道,總不能和他說光合作用吧。對李明來說,陽光不是一個大問題。獅子山下的窯場裏在燒玻璃,現在的玻璃主要是小玻璃塊為主,加工成鏡片容易。大半年來,平板玻璃沒那設備技術,光學玻璃也沒那技術設備,可玻璃磚那就太容易燒了。有了這玻璃誇修個暖房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