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該做什麼01(1 / 2)

第一章 調整好你的心態和思路 一 創業意味著吃苦

創業是一種改變,一種前所未有的改變。這種改變的結果如何,能否使自己的前景變得更加光明,首先在於創業者是否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一個人選擇了自主創業,就意味著選擇了“吃苦”。“吃苦”是創業成功的必備因素和先決條件。

在創業初期。每一個創業者都會麵臨著許多棘手的事情,並且必須由自己想辦法去努力解決,不要對他人抱有過多的幻想,正如一句話所說:打鐵要靠本身硬。創業時期的工作強度和難度遠遠超過打工時期。如果一個創業者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那麼要想有效地解決一個個棘手的問題,戰勝一道道難關,成為“人上人”,幾乎是不可能的。相反,那些具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創業者,往往能在解決眾多棘手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曆練,不斷成長成熟,成功地實現創業夢想。可以這樣地說,幾乎每一個成功創業者的背後,都有一段吃苦的經曆,正如古人所言:艱難困窮,玉汝於成。

1989年,19歲的新疆姑娘徐立霞帶著自己的夢想,隻身來到了上海,經過十幾年的打拚,現在已經成為上海市長征突擊手標兵、擁有10多家子公司的董事長。回首創業曆程,她最大的心得就是吃苦。

徐立霞獨自來到陌生的上海時,一切對她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安頓住房、打理生活。在努力學習美容美發手藝時,為了準時到就讀的上海舞蹈學院美發美容專業上課,她每天早晨5點多就要起床,擠3輛公交車,在路上足足要花掉3個多小時。

她白天讀書,課後工作——在一家美發店擔任技術指導。“來理發的顧客往往在下班以後,經常要忙到晚上12點”。在雙休日,如果遇到一早來美容美發的新娘,那麼她必須在清晨4點以前就得做好準備工作,一天下來,兩腳站得發脹,勞累的程度,不言而喻。不過,她很興奮,因為再攢點錢,再學點技術,自己就可以開公司。她覺得“每一天辛苦之後,距離夢想就更近了一步”。

由於她非常吃苦耐勞,在技術上潛心學習,精益求精,不久她就獲得了“寶山第一把剪刀”的稱號。1993年,徐立霞承包了轉製後的翡翠美發店。經過一番苦心經營,終於將一家小發屋發展成為擁有多家連鎖店、正式員工達百餘人的大型美發美容公司。2002年,她又著手籌建服裝公司。

熬過13年創業、開拓市場的徐立霞直到這時才真正吐出一個“苦”字:考察市場、定位商品、籌備公司,通常要花1年時間做準備工作,而她隻用了3個月就全部完成;定料在虎門、采樣在廣州、生產在深圳、銷售在上海,4個城市有時2天就要跑個來回,剛下這班飛機又匆匆趕上另一班

“創業就是在苦水裏泡”。由於徐立霞不怕吃苦,經過一番奮鬥,終於圓了自己的創業之夢,由一個普通的打工妹變成了擁有十幾家子公司的公司負責人。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對於創業者來說,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必須通過吃苦去努力奮鬥,才能將光明的前景變為現實。

要創業就必須能吃苦耐勞。一個創業者無論其創業的起點如何,吃苦耐勞都是他們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法寶之一。

1981年,羅清屏開始創業。他選擇做生產豆腐的恒義食品公司的台北經銷商後,在親友一片不叫好的“阻力”下,意誌堅定不移,曆經各種苦難。不斷朝著自己的創業目標邁進。

在創業之初,羅清屏發揚自己不怕吃苦的精神,堅持“別人做8小時,我做16小時”的創業信念。積極為自己的事業奔波。每天淩晨2點,他都要騎機動車到菜市場送貨;每天下午,他又到各超市送貨,賣不完的,他還要整理帶回放進倉庫。而且,他的機動車後座的貨物總是摞得比人高,即使刮風下雨也要堅持按時送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