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的新劇《蒲鬆齡》裏,蒲鬆齡對心如忠心耿耿,但對狐仙小翠卻就沒那麼好了。因此,該劇放完,有人大罵,為什麼蒲鬆齡不喜歡小翠?他不是更適合小翠嗎?拋開粉絲為自己喜歡的人——鍾嘉欣而後陳法拉——說話的偏見,比較客觀地說,看劇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蒲鬆齡最終和小翠結合,但偏偏蒲鬆齡還是更愛心如,這有時候會讓人覺得這是編劇的瞎編,有點勉強。
事後想想,編劇其實有道理,因為現實中很多男人都會這樣選擇,這是因為:心如出現的時候,是以弱者形象出現的,她是來尋找姐姐的,後來發現姐姐冤死,她要為姐姐報仇,這本身就很讓人同情,而更何況,在這個過程裏,她還對蒲鬆齡有過懷疑與不信任,兩人互相猜忌、不信任,甚至互相施暴,漸漸也就多了交流,多了感情,這很符合不是冤家不聚頭的古語。另外,當心如得知自己的姐姐屈死後,蒲鬆齡一心幫心如找出真凶,可以說,為此付出了滿腔熱情,甚至吃了如少苦頭,惹來許多批判,一個讓自己這麼牽掛,給自己帶來這麼多事情的人,你會輕易地忘記嗎?
反過來,狐仙小翠則是來報恩的,她處處幫蒲鬆齡,蒲鬆齡有任何小困難、麻煩她都會幫他化解,蒲家有任何不幸、災難,她都會幫忙搞定,她從來沒有對他提出過請求,也不需要他的幫忙,她沒給他製造過麻煩,一切都彬彬有禮、一切都安全平靜,如此以來,他們的感情也就隻能停留在朋友。
為什麼人們會對自己付出過的人更動心呢?難道一個關心自己的人不值得自己去愛嗎?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你付出的東西你會希望有回報,你會繼續付出因為你希望那個回報是更好的;而幫你忙的人,因為你心懷愧疚,有時候你會躲著他,不僅躲,有時候還感到有壓力,因為他讓你覺得,你很小。而人們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小的,尤其是男人。
再舉個例子,梅豔芳幫劉德華還債就讓劉德華很傷自尊,而她以很低的象征性片酬為演他的電影,也無法讓他更愛她。至於多年前,《渴望》裏的宋大成打死也不愛劉慧芳其實也是這個原因,因為在賢惠的慧芳那裏,他其實毫無用處,毫無價值,所以他要去一個能體現自己男人價值的地方——愛一個不怎麼樣的人,一個自私的人,她喜歡索取,他正好給予。
而我們身邊的男人則更鮮明地上演了這樣的戲碼:那些包攬了所有事務的女人,總上得不到那個她所愛的男人的心,而那個總是讓男人照顧的女人,卻輕易就讓男人陷進去,並心甘情願地為她付出。
這世界很奇怪嗎?但人性就是如此。所以,下次,如果你想讓一個人愛上你,不妨給他製造一些麻煩,切不可什麼事情都幫襯他,那隻能讓他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