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不要探究別人的隱私
如下麵的例子,是必須避免的:
問人家的年齡。
問人家的薪水或探詢財產。
責問式的問人家為何不結婚,為何不生小孩。
好奇地問人家身體的殘障或缺陷。
貿然地問及性的問題。
人家贈送禮品,冒失地問價錢多少。
9.與陌生人詭話時贏得對方的欣賞與親善
在日常生活中,與陌生人說話尤其是要講究水平。這個“水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麵呢?一是說話不到位不行,說不到位,說不到點子上,別人可能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實用意,你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會被人重視和接受,非但事情辦不成,也常常不被人瞧得起,這樣怎麼能換取別人的欣賞與親善呢?怎麼能贏得別人的友誼和器重呢?二是話說得太過頭不行,要求太高,言辭太尖刻,讓人聽了不愉快,覺得你不識大體,不懂規矩,不知好歹,這樣的人常常被人敬而遠之,也同樣無法與人正常交往。講究分寸是一種很重要的說話藝術,說話是否有分寸,對於我們辦事成敗有著很大的關係。
11.說話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任何人在交談時,總是在以一定的身份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想使彼此交流達到理想的效果,除了要有對象意識外,還要有自我身份意識,就是說話要得體,言語形式的選擇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保持自我本色。如以下級的身份向上級彙報思想工作,當持敬重的態度,注意措辭的嚴肅性和應有的禮節性。與同輩親友交談,則以親切、自然為宜,不宜過於“一本正經”,否則便有故作姿態之嫌。說話不得體,不注意身份,聽的人總感到不是滋味,甚至引起反感,這就必然要影響到交際效果。
說話形式的選擇要符合自我角色身份,就應做到以下幾點:
(1)角色身份要與稱謂、口吻相適合。身份在話語交際過程中首先表現為稱謂,它有對人、對己兩種。身份在交際過程中還表現為說話的語氣。據《人民日報》載:一位因改革而在全國頗有影響的企業家,在一次代表本廠與另一廠家廠長洽談業務時,姍姍來遲。且一見麵就一本正經地說:“我忙得不得了,隻能用很少的一點時間接見你。”此話一出,舉座皆驚。對方廠長更不是滋味,一筆幾十萬元的生意,便一語告吹。廠家洽談生意,雙方的地位是均等的,姍姍來遲便是不禮貌,而“我實在忙得不得了”、“接見”等語氣的潛信息則是:傲慢和盛氣淩人。
(2)說話形式的選擇要與場合相適應。言語交際必須注意言語行為的時空性。不同的交際場合,有不同的言語表達,不可將言語表達的基本原則變成僵死的程式。
12.介紹自己要注意場合和目的
自我介紹是人們社會交際的一種手段。由於交際的目的、要求不同,自我介紹的繁簡分寸也應有所區別。
在有些情況下,自我介紹的內容很簡單,隻要講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即可。例如某建築公司采購員到某鋼廠買鋼材。他一進供銷科的門,就對坐在辦公桌邊的一位先生說:“您好!我是某某建築公司的采購員,來你廠買圓鋼,希望你能幫忙。”說著掏出介紹信。那位先生接過介紹信看一下,趕忙說:“我叫李來順,是廠裏的推銷員,咱們坐下來談談。”通過這樣一番簡單的自我介紹,鋼材貿易的大門打開了,洽談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自我介紹的內容就需要較詳盡了,不僅要講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還要介紹自己的經曆、學曆、資曆、性格、專長、經驗、能力、興趣等等。為了取得對方信任,有時還得講一些具體事例。近幾年來,許多企業實行租賃,公開招標。投標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招標單位的負責人做詳盡的自我介紹。下麵是租賃××汽車油泵廠的許××的自我介紹:
“我是××,工業大學機械加工專業1966屆畢業生。1981年起,在××汽車製造廠油泵車間當技術員,負責產品質量檢查。1980年晉為工程師。從1983年起,承包廠服務公司的汽車修配廠,直到現在。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研究國內外關於機械加工方麵的先進技術,對汽車油泵的品種、規格、型號、質量、工藝流程、銷售情況也比較熟悉,有一定的管理經驗。我今年45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期,很想幹一番事業。我的思想比較開放,對當前的經濟體製改革很有興趣,想一試身手。關於上述情況,如果有必要,你們可以去核實。今天來了,就是要和其他的招標者展開一場競爭,我相信我是能夠勝利的。我這個人做事果斷,敢於拍板。隻要給我10天的時間,就能把廠裏的情況搞清楚,拿出辦廠的具體方案,提出上繳的利潤指標。”這個自我介紹就比較詳盡、有力,因而贏得了招標單位的初步信任,為後來的中標創造了有力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