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1 / 3)

[宋紀十一]起重光大荒落十月,盡昭陽協洽九月,凡二年。

太宗至仁應運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太平興國六年(遼乾亨三年)

冬,十月,癸酉,群臣奉表加上尊號曰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聖至明廣孝,凡三上,乃許之。

庚辰,詔:“自今下元節,宜如上元,並賜休假三日,著於令。”

甲午,蘇州太一宮成。先是方士言,五福太一,天之貴神也,行度所至之國,民受其福,以數推之,當在吳越分,故令築宮以祀之。

是月,遼主如蒲瑰坡。

十一月,丁酉,監察禦史張白,坐知蔡州日假官錢糴糶棄市。

甲辰,改武德司為皇城司。帝嚐遣武德卒潛察遠方事,有至汀州者,知州王嗣宗執而杖之,縛送闕下,因奏曰:“陛下不委任天下賢俊,而猥信此輩為耳目,竊為陛下不取!”帝大怒,遣使械嗣宗下吏,削秩;會赦,複官。

庚戌,親饗太廟。辛亥,郊,大赦,禦乾元殿受冊尊號,內外文武加恩。先是有秦再思者,上書乞當郊勿赦,且引諸葛亮佐蜀數十年不赦事。帝頗疑之,以問趙普,普曰:“國家開創以來,具存彝製,三歲一赦,所謂其仁如天,堯、舜之道。劉備區區一方,用心無足師法。”帝然其對,赦宥之文遂定。

遼以南院樞密使郭襲為武定軍節度使,十二月,以遼興軍節度使韓德讓為南院樞密使。

先是諸州罪人皆錮送闕下,道路非理死者,十常六七。張齊賢上言:“罪人至京,請擇清強官慮問,若顯負沈屈,則量罰本州官吏,令隻遣正身,家屬別俟朝旨。”齊賢又言:“刑獄繁簡,乃治道張弛之本。於公陰德,子孫則有興者,況六合之廣,能使獄無冤人,豈不福流萬世!州世胥吏,皆欲多禁係人,或以根窮為名,恣行追擾,租稅逋欠至少,而禁係累日,遂至破家。請自今,外縣罪人,令五日一具禁放數白州,州獄別置籍,長吏檢察,三五日一引問疏理,月具奏上刑部閱視。其禁人多者,命朝官馳往決遣。若事涉冤誣,故為淹滯,則降黜其本州官吏。或終歲獄無冤滯,則刑部給牒,得替日,較其課旌賞之。”齊賢勤恤民弊,務存寬大,行部,遇投訴者,或召至傳舍榻前與語,多得其情偽,江南人久益思之。

太宗至仁應運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太平興國七年(遼乾亨四年)

春,正月,甲午朔,不受朝,而群臣詣閤稱賀。

己亥,遼主如華林天柱。

壬寅,詔翰林學士承旨李昉等詳定士庶車服喪葬製度,付有司頒行,違者論其罪。

甲寅,以右衛大將軍侯贇知靈州。贇既至,按視蕃落,犒以牛酒,戎人悅服,部內甚治。在朔方凡十年,帝知其久次,而難其代者,贇竟卒於治所。

二月,丙寅,以江州星子縣為南康軍。

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王仁贍,掌邦計幾十年,恣下吏為奸,怙恩固寵,莫敢發者。左拾遺、判句院南昌陳恕,以不畏強禦自任,入朝具奏。帝詰之,恕詞辨蜂起,仁贍屈伏,帝怒甚,辛未,仁贍罷為右衛大將軍。判句院、兵部郎中宋琪,度支判官、兵部郎中雷德驤,鹽鐵判官、兵部郎中奚嶼,並責本曹員外郎。以給事中侯陟、右正諫大夫王明同判三句。同判三司自此始。癸酉,改仁贍為唐州防禦使,月給俸錢三十萬,以勳舊稍異之也。仁贍怏怏成疾,數日卒。

是月,複徙並州於三交寨,即以潘美為並州都部署。

三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乙未,遼主以清明節,與諸王大臣較射宴飲。

金明池水心殿成,帝將泛舟往遊。或告秦廷美欲乘間竊發,癸卯,罷廷美開封尹,授西京留守。

丁未,命正諫大夫李符權知開封府。

壬子,賜秦王廷美西京甲第一區。

夏,四月,甲子,以左正諫大夫、樞密直學士竇偁、中書舍人郭贄,並守本官、參知政事。帝謂偁曰:“汝自揣何以至此?”偁曰:“陛下念籓邸之舊臣,出於際會。”帝曰:“非也,乃汝嚐麵折賈琬,賞卿之直爾。”

以如京使柴禹錫為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翰林副使洛陽楊守一為東上閤門使,充樞密都承旨。守一,即守素也,與禹錫同告秦王廷美陰謀,故賞之。樞密承旨加“都”守自守一始。

乙醜,左衛將軍、樞密承旨陳從信及禁軍列校範廷召等貶責有差,皆坐交通秦王廷美及受其私賄故也。廷召,棗強人。

丙寅,以兵部員外郎宋琪通判開封府。京府通判自琪始。

趙普既複相,盧多遜益不自安,普屢諷多遜引退,多遜貪固權位,不能決。會普廉得多遜與秦王廷美交通事,遂以聞。帝怒,戊辰,責授多遜兵部尚書,下禦史獄,捕係中書堂吏趙白、秦府孔目官閻密、小吏王繼勳、樊德明、趙懷祿、閻懷忠等,命翰林學士承旨李昉、學士扈蒙、衛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兼禦史知雜事滕中正雜治之,多遜及趙白等皆伏罪。丙子,詔文武常參官集議朝堂,太子太師王溥等七十四人,奏多遜及廷美顧望咒詛,大逆不道,宜行誅滅,以正刑章,趙白等請處斬。丁醜,詔削奪多遜官爵,流崖州,並徙其家,期周以上親悉配遠裔。廷美勒歸私第,複其子德恭、德隆名皇姪,女韓氏婦落皇女雲陽公主之號。斬趙白、閻密等於都門之外,籍其家。多遜赴貶所,食於道旁,逆旅有嫗,頗能言京邑舊事,多遜因與語,嫗固不知為多遜也。多遜曰:“嫗何自來,乃居此?”嫗嚬蹙曰:“我本中原士大夫家,有子任某官,盧某作相,令枉道為某事。吾子不能從其意,盧銜之,中以危法,盡室竄南荒,未周歲,骨肉相繼淪沒,惟老身流落山穀。今僑寄道旁,非無意也。彼盧相者,蠹賢怙勢,恣行不法,終當南竄,幸未死間,或可見之耳。”多遜默然,趣駕去。

己卯,詔秦王廷美男女並發遣往西京,就廷美安泊。

命客省使翟守素權知河南府。屬歲旱艱食,民多為盜,帝憂之,守素既至,漸以寧息。

庚辰,左仆射、平章事沈倫,罷為工部尚書。帝以多遜包藏逆節,倫與同列,不能覺知,故有是責,倫清介謹厚,每車駕出,多令居守。在相位日,值歲饑,鄉人貸粟千斛,盡焚其券。然當國十年,無所建明,搢紳少之。

是月,遼主自將南侵,戰於滿城,敗績,守太尉希達裏中流矢死。統軍使耶律善布為伏兵所圍,樞密使色珍救之,獲免。遼主以善布失備,杖之。五月,遼主還師。

甲戌,宰相趙普等,以帝親決庶獄,察見微隱,相率稱賀。帝嚐謂趙普曰:“朕每讀書,見古帝王多自尊大,深拱嚴凝,誰敢犯顏言事!若不降情接納,乃是自蔽聰明。或任喜怒為刑賞,豈能得天下之心哉!”

辛醜,崔彥進敗遼兵於唐興。

己酉,夏州留後李繼捧來朝,獻其銀、夏、綏、宥四州。夏自李思恭以來,未償親朝中國,繼捧至,帝甚喜之。

辛亥,三交行營言潘美敗遼兵於雁門,追破其壘三十六。未幾,府州折禦卿破遼兵於新澤寨,獲其將校百餘人。於是遼三道之師俱敗。

癸醜,詔諸州長吏:“今粟麥將登,宜及時儲蓄。其告諭鄉民,常歲所入,不得以食犬彘及多為酒醪。嫁娶喪葬之具,並從簡儉,少年無賴輩相聚蒱博飲酒者,鄰裏共執送官。”

趙普以秦王廷美謫居西洛非便,教知開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過,怨望。乞徙遠郡以防它變。”丙辰,降封廷美為涪陵縣公,房州安置。

庚申,以崇儀副使閻彥進知房州,監察禦史袁廓通判軍州事,各賜白金三百兩。

詔:“禁投匿名書告人罪,及作妖言誹謗惑眾者,嚴捕之置於法,其書所在焚之。有告者賞以緡錢。”

詔:“京朝官出使,所給印紙,委本屬以實狀書,不得增減功過,阿私罔上。其關涉書考之官,悉署姓名。違者論其罪。”

是月,陝州蝗,太平州雨雹傷稼。

遼主清暑於燕子城。

初,帝以字學訛舛,欲刪正之。或薦趙州隆平主簿成都王著,書有家法,乃召為衛尉寺丞、史館祗候,今詳定篇韻,六月,甲戌,遷著作郎,充翰林侍書。帝聽政之暇,每以觀書及筆法為意,嚐遣中使王仁睿持禦劄示著,著曰:“未盡善也。”帝臨學益勤,又以示著,著答如前。仁睿詰其故,著曰:“帝王始學書,或驟稱善,則不複留心矣。”久之,複以示著,著曰;“功至矣,非臣所能及。”其善規益如此。

乙亥,遣使發李繼捧緦麻已上親赴闕,其族弟繼遷奔地斤澤以叛。繼遷勇悍有智,開寶七年,授定難軍管內都知蕃落使,留居銀州,聞宋使者至,乃詐言乳母死,出葬於郊,遂與其黨數十人入於地斤澤,出其祖思忠像以示戎人,戎人拜泣,從者日眾。澤距夏州東北三百裏。

置譯經院。

秋,七月,甲午,以皇子德崇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封衛王,德明為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廣平郡王。

建徐州下邳縣為淮陽軍。

冀州團練使牛思進護江南屯田,以老病不任事,疏求解官。乙未,授思進右千牛衛上將軍。

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高懷德卒,贈中書令,追封渤海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