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夏國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湧,出黑沙。歲大饑,乃立井裏以分賑之。
夏,四月,甲子朔,少保、判紹興府、信安郡王孟忠厚為迎護梓宮禮儀使,保慶軍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士夽都大主管,兩浙轉運副使黃敦書提舉應辦一行事務;參知政事王次翁為奉迎兩宮禮儀使,內侍省副都知藍珪都大主管,江東轉運副使王奐提舉一行事務。既而忠厚請禮官與俱,乃命大理寺丞吳棫。
淮康軍承宣使、熙、河、蘭鞏路經略安撫使、節製利、閬州屯駐行營右護軍馬孫渥卒於興州。
丙寅,金以臣宋告中外。
丁卯,太常少卿施坰權尚書禮部侍郎。
戊辰,追封皇太後曾祖故郊社齋郎、贈太師、雍國公韋愛臣為惠王,祖贈太師、安康郡王子華為德王。先是後父安禮已追封魯王,故有是命。
己巳,封婉儀吳氏為貴妃。
庚午,帝禦射殿,引正奏名進士,唱名,有司定右通直郎、主管台州崇道觀秦熺第一,舉人陳誠之次之。秦檜引故事辭,乃降為第二人,特遷左朝奉郎、通判臨安府,賜五品服。自誠之以下,賜第者二百五十三人。新科明法,得黃子淳一人而已。
金五鳳、重明等殿成。
辛未,帝禦射殿,放合格特奏名進士胡鼎才第二百四十八人,武舉正奏名陳鄂等五人,特奏名潘璋等二人。是歲,始依在京舊製,分兩日唱名,自是以為例。
戊寅,吏部侍郎魏良臣為接伴使,知閤門事藍公佐副之。
辛巳,知盱眙縣宋肇,言得泗州報,邢皇後已上仙。詔禮官討論合行典禮。
甲申,起居舍人楊願,請以臨安府學增修為太學,從之。
己醜,為大行皇後發喪,即顯肅皇後故幾筵殿成服立重,不視朝。
詔升棗陽、盱眙縣為軍,廢天長軍為縣,皆以便於沿邊關報也。
五月,癸巳朔,金主不視朝。
金主自去年荒於酒,與群臣飲,或繼以夜,宰相入諫,或飲以酒,曰:“知卿等意,明日當戒。”因複飲。
乙巳,軍器臨主薄沈該直秘閣、知盱眙軍,措置榷場之法。商人資百千以下者,十人為保,留其貨之半,赴泗州榷場博易,俟得北物,複易其半以往,大商悉拘之,以待北價之來。兩邊商人各處一廊,以貨呈主管官,牙人往來評議,毋得相見。每交易千錢,各收五厘息錢入官。其後又置場於光州棗陽、安豐軍花黶鎮,而金人亦於蔡、泗、唐、鄧、秦、鞏、洮州、鳳翔府置場,凡棗陽諸場,皆以盱眙為準。
丙午,增築慈寧殿。
庚戌,權工部尚書莫將等議大行皇後諡曰懿節。
辛亥,權禮部侍郎施坰等請立別廟於太廟之內,從之。殿室三間,其南為霝星門,不立齋舍、神廚,以地隘故也。
徽猷閣待製、提舉江州太平觀程瑀試尚書兵部侍郎。
乙卯,詔:“禮部依舊製試教官,仍先納所業經義、詩各三首,會刑寺無過,下國子監看詳,禮部覆考,然後許試,附省試院兮兩場,非取士之歲,附吏部銓院,不限人數,以文理優長為合格。”
詔資政殿學士、提舉亳州明道觀鄭億年赴行在奏事。
時簽書樞密院事何鑄等使還,宗弼因索億年及張中孚與杜充、字文虛中、張孝純、王進家屬,且送前觀文殿學士、東京留守孟庚、徽猷閣待製、前知陳州李正文、右迪功郎、前開封府推官畢良使還行在。正文,即正民也,避金主諱,改焉。
己未,言者論夔路有殺人祭鬼之事,請嚴禁之。帝謂宰執曰:“此必有大巫倡之,治巫則自止。”
辛酉,金主宴群臣於五雲樓。左丞完顏勖進酒,金主起立,宰臣曰:“至尊為臣下屢起,禮未安。”金主曰:“朕屈己待臣下,亦何害?”是日,盡醉而罷。
六月,甲子,權工部尚書莫將等言:“奉詔,令待從、台諫、禮官赴尚書集議,梓宮既還,當修奉陵寢,或稱攢宮。竊聞朝廷通使,見議陵寢地。兼據太史局稱,今歲不宜大葬。欲遵景德故事,權行修奉攢宮,以俟定議。”從之。
戊辰,禦史中丞萬俟禼為攢宮按行使,入內內侍省副都知宋唐卿為副使。
戊辰,何鑄還,金都元帥宗弼複求和尚、方山原地。會都統製吳璘圖上形勢,帝乃詔川陝宣撫副使鄭剛中見發國書計議,不得擅便分畫。
辛未,左通議大夫、提舉臨安洞霄宮王庶,責授向德軍節度副使,道州安置。
庶罷政,行至江州,聞再奪職之命,乃買田於敷淺原之上,徙家居焉。至是殿中侍禦史胡汝明,論“庶寄居德安,詭占逃田,強市民宅。其譏訕朝政之語,形於詩篇,殆未可悉數。望重行竄逐,以慰一方士民之心而為萬世臣之子戒。”故有是命。
己卯,尚書省言金使明威將軍、少府少監高居安扈從皇太後一行前來,詔容州觀察使、知閤門事曹勳充接伴使。初,金主既許皇太後南歸,乃遣居安及內侍二人扈從,又以禦前左副都點檢完顏宗賢、秘書監劉陶為使。宗賢,太宗子,時封沂王。
甲申,鎮西軍節度使、步軍都虞候、秦鳳路經略使、知秦州、兼行營右護軍都統製、同節製陝西諸路軍馬吳璘檢校少師,改充階、秦、岷、鳳四州經略使,仍以漢中田五十頃賜之。
秋,七月,癸巳,右諫議大夫羅汝楫言:“左奉議郎、簽書武威軍節度判官廳公事胡銓,文過飾非,益唱狂妄之說,橫議紛紛,流布遐邇,若不懲艾,殆有甚焉者矣。望陛下重行竄逐,以申邦憲。”詔銓除名,新州編管。
甲午,皇太後回鑾,自東平登舟,由清河至楚州境上。
回鶻遣使貢於金。
丙申,直秘閣、四川轉運副使井度兼川陝宣撫司參議官,令再任。協忠大夫、郢州防禦使、秦鳳路馬步軍副總管、行營右護軍左部同統製、知鳳翔府兼管內安撫司公事、統製忠義軍楊從儀,改知鳳州。時將割和尚原,故有是命。
丁酉,祔懿節皇後神主於別廟。
金太傅宗弼乞致仕,不許,優詔答之,賜以金券,給人口牛馬各千,駝百,羊萬,仍每歲宋國進貢內給銀絹二千兩匹。
甲辰,按行使萬俟禼等請卜攢宮於昭慈聖獻皇後攢宮之西北。
己酉,命有司製常行儀仗。
自南渡,儀物草創;時以皇太後且至,將躬迎於郊,諸王宮大小學教授石延慶以儀衛為請,乃命工部尚書莫將、戶部侍郎張澄與內侍邵諤、董治將等先造玉輅及黃麾仗,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從之。
是月,金北京、廣寧府蝗。
八月,辛酉朔,金國都元帥宗弼複以書來求商州及和尚、方山原地。於是川陝宣撫副使鄭剛中,亦言和尚原自紹興四年後便係劉豫管守,不係吳玠地分,合割還金,從之。
乙醜,靖州言盜破豐山寨,軍民死者甚眾。帝曰:“蠻夷但當綏撫,不可擾之。”乃詔湖北帥臣劉錡毋得生事。
丙寅,皇太後渡淮。時帝遣後弟平樂郡王韋淵往迓,遂扈從以歸。
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何鑄,依舊職提舉江州太平觀。
時禦史中丞萬俟禼,右諫議大夫羅汝楫,交章論鑄之罪,謂:“鑄,胥吏之子,無聞望。初以廖剛薦為台屬,與孫近、範同締交;逮近、同之敗,自是跡不遑安,乃益合黨與,傾搖國是。去春淮甸警報,日與儇薄之徒張皇敵勢,以為朝廷自當遷避。嶽飛反狀敗露,鑄首董其獄,亦無一言敘陳。偶因報聘乏人,陛下置之樞庭,命之出疆,臨行,使親舊謄播,以為議獄不合,遂致遠行,廣坐語人,以脫此自幸。飛之負國,天下所同嫉,鑄長禦史,乃黨惡如此,罪將安逃!”章五上;鑄亦累章求去,乃有是命。
右朝散大夫宇文師瑗直顯謨閣,右奉議郎張汲直秘閣,並主管萬壽觀,以將北行也。右宣議郎、福建路提點刑獄司幹辦公事趙恬勒停。
先是宇文虛中因王倫使還附奏:“若金人來取家屬,願以沒敵為言。”至是宗弼來索虛中家甚急,帝遣內侍許公彥往閩中迎之。恬,虛中子婿也,與其族謀,欲留師瑗一子為嗣,守臣顯謨閣直學士程邁持不可。師瑗乃使恬以海舟夜載其屬之溫陵而身赴行在,邁遣通判州事二人入海邀之,言於朝,故有是命。汲先得衢州通判,旋罷之,至是複去。已而師瑗至行在,上疏懇留,秦檜不許。虛中妻安定郡夫人黎氏,請以所賜田易錢以行,乃賜黃金百兩焉。
庚午,責授向德軍節度使王庶卒於道州,許歸葬。
辛未,權工部尚書莫將與侍從、兩省官十一人,以皇太後回鑾,同班上賀。詔吏部侍郎魏良臣就充館伴使。
金複封太宗子呼魯為王,鎮陝西。
壬辰,命權工部尚書莫將,知閤門事曹勳接伴大金第二番人使。甲戌,禦史中丞兼侍讀萬俟禼為參知政事,充大金報謝使。乙亥,榮州防禦使、帶禦器械邢孝揚充報謝副使。
己卯,帝謂大臣曰:“比聞大金中宮頗恣,權不歸其主,今所須者,無非真珠、靸靸之類,此朕所不顧而彼皆欲之,則侈靡之意可見矣。宜令有司悉與,以廣其欲,侈心一開,則吾事濟矣。”時金人又須白麵猢猻及鸚鵡、孔雀、師子、貓兒,帝亦令搜訪與之。帝曰:“敵使萬裏遠來,所須如此,朕何憂哉!”帝又曰:“聞金皇後擅政,三省惟承後旨,其主所言,顧未必聽。且後性侈靡,其珍珠裝被,追集繡婦至數千人,後日更繡衣一襲,直數百緡,其風如此,豈能久耶!”
辛巳,帝奉迎皇太後於臨平鎮。
初,後既渡淮,帝命秦魯國大長公主、吳國長公主迎於道。至是至臨平奉迎,用黃麾半仗二千四百八十三人,普安郡王從。帝初見太後,喜極而泣。軍衛歡呼,聲振天地。時宰相秦檜、樞密使張俊、太傅、醴泉觀使韓世忠及侍從、兩省、三衙管軍從帝行,皆班幄外。太後自北方聞世忠名,特召至簾前,曰:“此為韓相公邪?”慰問良久。其後餉賜無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