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隻有1%的孩子可能成為天才,卻有99%的父母都在做“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夢。世界上有99%的孩子注定一生平凡,卻隻有1%的父母意識到平凡的孩子也可能在自己的鼓勵與肯定中不斷進步,從而走向成功。
哈佛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賞識自己。”美國公關學家戴爾·卡耐基認為,有一種高明的賞識別人的方法,那就是“給人一個恰當的但又超乎事實的美名,就像用‘灰姑娘’故事裏的仙棒,點在某個人身上,就會使這個人從頭至尾煥然一新。”
每個人都有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讚同的心理需要。當孩子取得成績時,他內心充滿自豪,充滿信心,這時,他們特別需要有人來分擔他們的快樂,分享他們的成功。所以,為人父母者,要找準時機,創設情境,恰當地賞識孩子。
父母愛孩子,就別太在意別人如何評價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自己一定要首先肯定:我的孩子是很棒的,他一定能行!在孩子遭受不平或者挫折時,父母一定要認同自己的孩子,要給孩子最大的鼓勵。
8歲的盈盈在一個偏遠的鄉村小學讀書。她從小就喜歡唱歌,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歌唱家。但老師的話卻讓她很泄氣:“你不能唱歌,你的聲音條件不好,再說了能當歌唱家的人有幾個,你還是踏踏實實的學好文化課要緊。”但是,盈盈的媽媽,一位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聽了盈盈的話後卻鼓勵自己的女兒:“盈盈,其實你唱歌很好聽的,你唱歌時,大山也在跟著唱,媽媽相信你會實現自己的夢想的。”盈盈得到了媽媽的鼓勵和支持後,經常大清早起來就開始練歌。通過不懈的努力,後來盈盈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夢寐以求的音樂學院。
也許盈盈的媽媽並沒有想到她的女兒真的能成為歌唱家,也並沒有指望通過自己的三言兩語就能改變女兒的一生。畢竟,在他們那個貧窮落後的村子裏還沒有出現過大學生,更別提歌唱家了。但是,正是她對女兒的肯定成就了女兒的音樂之夢。
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一樣。孩子得到了父母的鼓勵,才會在心中肯定自己,並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懈地努力,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有自尊心,幹得好的時候就希望得到家長的誇獎,幹不好的時候也希望得到家長的鼓勵與支持。所以,在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過程中,父母要經常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吝嗇自己的鼓勵與嘉獎。如果孩子表現地很出色,你一定要表示認可,並給予獎勵,這樣,孩子才有動力繼續努力堅持下去。
如果孩子幹得不好,你也不能一味地指責孩子,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所以,當孩子學習新東西的時候,就一定要多多鼓勵,耐心地教他多多練習,最好是能一起參與進去。這樣,你既可以體會到學習的難度,也就能更好地體會孩子的辛苦,還有利於拉近你與孩子的距離。這樣就能更好地指導孩子,鼓勵孩子!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會遇到種種的困難與問題。當孩子沒有信心或者是想要放棄時,父母就該陪在孩子身邊,幫孩子度過學習的迷茫期,而鼓勵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跑步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站在孩子身邊,說一聲:“加油!”用掌聲鼓勵著,用語言讓孩子憑著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寫給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鼓勵與肯定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自己肯定自己,即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自我激勵是習慣內化的結果,能夠帶給孩子無限的信心和動力,讓孩子不斷地前進。懂得自我激勵的孩子能排除外在褒貶的幹擾,因為他們更重視自己對自己努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