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孩子在小時候聽到家長的表揚多,隨著年級升高,聽到的表揚逐漸減少;而孩子受家長批評的情況則恰恰相反,由少到多,批得越來越厲害,有的孩子甚至常受到“狂轟濫炸”式的批評。究其原因,是因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很多家長總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強,於是總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隻要孩子達不到大人的要求,他們就橫加指責,而對孩子的長處總是熟視無睹。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隻是成人會以各種方式、途徑來表現自己,挖掘出自己的潛能讓周圍的人看到,並得到關注,而孩子的過人之處則往往是在不經意間表露出的。這就要求要家長善於發現,善於捕捉孩子好的一麵,而不是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
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今中外許多偉人、名人其實都有明顯的缺點,可他們仍然是偉人、名人。偉人、名人不是沒有缺點,隻是最大限度地發展了自己的優點。作為父母,我們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而是要努力尋找孩子的長處,並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福祿貝爾說:“與其批評孩子的學習,不如真心地鼓勵孩子,這會起到比批評更好的效果。”是的,這就是告訴我們家長與其批評孩子的缺點,不如讚美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去努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辛梓媽媽發現老師給孩子的評語上竟然沒有提一句孩子的優點,一位老師說辛梓的紀律性差,一位老師說辛梓愛說廢話,希望怎樣怎樣相信會怎樣怎樣。媽媽相信這些話辛梓已經聽了無數遍,已經不起作用了,如果老師能把辛梓入校以來的進步和他的優點羅列一下,激起辛梓的上進心,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告訴他希望他改掉那些毛病,相信結果就會不一樣。於是,媽媽在給辛梓寫評語時,就列舉了辛梓的優點和進步,說他在家裏很勤快,表現很好,對他的缺點一概不提。
很快,媽媽就看到了效果。在媽媽拖地時,辛梓能夠聽話地配合媽媽,並幫媽媽拖兩個房間。在此基礎上,媽媽繼續尋找和挖掘辛梓身上潛在的閃光點,並利用他的閃光點,對他進行引導和教育,先使他獲得初步的成功體驗,進而使孩子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媽媽的良苦用心沒白費,有一天,辛梓對媽媽說:“我發現你對我的表揚越來越多了,周圍的人似乎也更喜歡我了。”媽媽笑著說:“是你自己做得越來越好了,大家都喜歡優秀的孩子呀!”這次對話使媽媽意識到,她對辛梓的培養已經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沒有人喜歡被盯住缺點不放,經常被表揚的孩子(大人也一樣)會經常處在讓自己上進的狀態中。父母不能寄希望於孩子馬上改掉一些毛病,而要給孩子時間,給他信心。如果孩子的毛病並不影響大局,隻要假以時日,相信他自己會改掉的。
羅素曾經:凡是缺乏愛的孩子,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欣賞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家長如果能換個角度去看待孩子,或許就會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可愛的地方。
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這就要求家長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和捕捉這些閃光點,作為教育他們的契機。金子要有陽光的照耀才會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孩子更需要家長為他創造一定的機會,這樣,他的“閃光點”才會被人所知、被人欣賞。
寫給父母
對孩子,家長應該多一些鼓勵和信任,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循善誘。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會學會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會學會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會學會自愛。父母的教育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學習、對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