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戰士和蒼蠅(1 / 1)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就在這時,帝國主義、北洋軍閥及其禦用文人大放厥詞,汙蔑孫中山。對此,魯迅十分憤慨,寫出了一篇《戰士和蒼蠅》:

Schopenhauer 說過這樣的話:要估定人的偉大,則精神上的大和體格上的大,那法則完全相反。後者距離愈遠即愈小,前者卻見得愈大。

正因為近則愈小,而且愈看見缺點和創傷,所以他就和我們一樣,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異獸。

他仍然是人,不過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偉大的人。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現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

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去罷,蒼蠅們!雖然生著翅膀,還能營營,總不會超過戰士的。你們這些蟲豸們!

從這篇文章中,也可以看出魯迅對於革命、對於孫中山的火熱的感情。1926年3月12日,在孫中山逝世後一周年的時候,正值國民革命軍即將出師北伐的前夕,魯迅在北京《國民新報》“孫中山先生逝世周年紀念特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山先生逝世後一周年》文章,盛譽孫中山,鼓勵革命者:“隻要這先前未曾有的中華民國存在,就是他的豐碑,就是他的紀念。凡是自承為民國的國民,誰有不記得創造民國的戰士,而且是第一人的……中山先生的一生曆史具在,站出世間來就是革命,失敗了還是革命;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也沒有滿足過,沒有安逸過,仍然繼續著進向近於完全的革命的工作。直到臨終之際,他說道: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