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在廈門大學(1 / 2)

1926年8月29日,魯迅和許廣平抵達上海。作短暫停留之後,9月1日,魯迅登上了開往廈門的輪船;10日,許廣平登上了開往廣州的輪船。魯迅將到廈門大學去任職,許廣平將到廣東女子師範學校去教書。魯迅認為,教書的事不可作為自己終生事業來看待,這是因為,社會上的不合理遭遇,政治上的黑暗壓力,作短期的喘息尚可,長此下去,自己也忍受不住的。因此便決定:一麵教書,一麵靜靜地工作,準備下一步的行動,為另一個戰役作更好的準備。於是,兩人相約做兩年工作之後再相會。

秋天廈門氣候宜人,海濱城市風光秀麗。9月4日,魯迅滿懷喜悅地走下新宇號客輪,先行到廈門大學任職的孫伏園和林語堂等老朋友都前來迎接。魯迅此次南下便是應了林語堂之約而來廈門大學教書的。老朋友們重新相聚話不盡分別後的種種心情,暢談來到廈門大學以後的一些情況和對日後工作的一些設想。

魯迅在“五四”以來新文化運動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在前不久發生的北京女師大風潮和三一八慘案期間的堅定立場,已是舉國矚目。因此,魯迅到廈門大學來任教的消息一傳開,立刻在廣大青年學生當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些內地大學的學生紛紛轉學到廈門大學來。魯迅在廈門大學主要擔任中國文學史和中國小說史兩門課程。由於近幾年他在全國的聲譽,當他擔任的課程在學校公布以後,馬上吸引了眾多的學生選修這兩門課程,許多年輕的教師也都擠時間趕來聽課,每堂課都是座無虛席。

為了不辜負眾多青年學生的期望,魯迅對自己擔任的兩門課程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為了編好講義,常常廢寢忘食工作到深夜。他每講一課都是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講得生動而有風趣,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不知不覺便到了下課時間。許多熱愛文學的青年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魯迅是他們在文學創作的崎嶇道路上攀登的導師和引路人,因此,他們都聚集到魯迅的身邊來,每天魯迅臨時居住的那間宿舍裏都擠滿了年輕人,他們向魯迅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為魯迅那淵博的學識、精辟的見解、透徹的分析所折服,每次都因為有很豐厚的收獲而心悅誠服、心滿意足地歸去。

一天,魯迅在和學生們談論文學創作時,一些同學請魯迅幫助他們創辦一個文藝刊物,對廈門文藝陣地的沉悶現狀能夠有所改變。魯迅熱情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並鼓勵他們積極努力地開創文藝事業。有的青年擔心自己的創作水平,害怕自己的作品太幼稚。魯迅便滿腔熱情地鼓勵他們:“你們不要怕幼稚,成熟是從幼稚變來的;初學的人,也隻能這樣。”在魯迅的熱心幫助下,廈門大學成立了兩個學生文藝團體泱泱社和鼓浪社,泱泱社出版了《波艇》月刊,鼓浪社出版了《鼓浪》周刊。為了扶持幼苗,愛護青年們這種為文藝事業奮鬥的精神,魯迅十分認真地給他們修改稿子並當麵給他們提出修改意見。經魯迅多方設法幫助,幾經周折,《波艇》第一期出版了。為了表示對他們的刊物的支持,魯迅特意把9月23日新寫的一篇《廈門通訊》和學生們那些幼稚的習作放在一起發表。這對青年們是一種極大的鼓舞。

一個月過去了。魯迅收到北京北新書局的一封來信和寄來的幾本樣書《彷徨》。原來,就在他離京來廈之時,1926年8月,第二部小說集《彷徨》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收入作者在1924——1925年間的創作《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傷逝》等11篇小說。這些小說無論人物刻畫還是寫作技巧都更進了一步,可以說是魯迅小說創作的一個新的裏程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