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左聯五烈士(1 / 3)

1931年1月17日,柔石、殷夫、馮鏗、胡也頻、李偉森五位作家及其它共產黨員,在上海東方飯店舉行秘密會議,因叛徒告密而被英國巡捕逮捕,隨後被移交給國民黨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

柔石,名趙平複,浙江寧海人。1928年到上海,從事進步文學活動。在魯迅的支持下,參加編輯《語絲》,創辦朝華社。1930年加入“左聯”任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創作有詩劇《人間的喜劇》,小說《舊時代之死》、《二月》、《希望》和《為奴隸的母親》,散文《一個偉大的印象》等。柔石的小說描寫現實生活樸實真切,感情深沉厚重。除創作外,還致力於介紹外國文學,特別是東歐、北歐的文學和版畫。

殷夫,名徐祖華,浙江象山人。1926年到上海,先後在民主中學、浦東中學、同濟大學學習。1929年離校從事共青團工作,因組織上海絲廠罷工被捕,出獄後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編輯《列寧青年》雜誌。1930年加入“左聯”。創作有詩集《孩兒塔》、《伏爾加的黑浪》、《一百零七個》、《血字》、《五一歌》、《別了,哥哥》等。殷夫的詩歌激情澎湃,具有強烈的戰鬥性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馮鏗,名嶺梅,廣東潮州人。1926年到上海,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加入“左聯”。創作有小說《小阿強》、《紅的日記》、《販賣嬰兒的婦人》等。馮鏗的小說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社會意義,很少有小資產階級感情流露。

胡也頻,福建福州人。1920年到上海、大連、北京等地流浪。1930年回到上海,加入“左聯”任執行委員和工農兵通訊委員會主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以前出版有《聖徒》、《往何處去》、《牧場上》、《活珠子》、《也頻詩選》、《鬼與人心》等創作集,表現對黑暗社會不滿與抨擊。1929年以後代表作有小說《到莫斯科去》和《光明在我們前麵》,表現出一定的革命熱情。《光明在我們前麵》在藝術上已經較為成熟。

李求實,名偉森,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參加組織和領導了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後任全國總工會執委兼秘書長,並開始從事革命文學活動。1924年赴蘇聯學習,1926年任共青團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後調任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1928年任團中央宣傳部長、《中國青年》主編。1929年任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編輯。1930年加入“左聯”。作品以翻譯為主,有《朵思退也夫斯基與屠格涅夫》、《哥薩克之今昔》等。

在五位遇難的青年作家中,魯迅和柔石相識有兩年多了。柔石到上海住在景雲裏,離魯迅的寓所不遠,彼此來往便很頻繁。初次見麵時,柔石介紹說他叫趙平複,鄉間有個豪紳以為他的名字好,要給自己的兒子用,便叫他不要再用這個名字了。魯迅猜測他原名是“平福”,意思是“平穩而有福”,所以才中了鄉紳的意,對於“複”字倒未必有這麼熱心。柔石又介紹說他是台州寧海人,魯迅看上去他那台州式的硬氣便知,不過覺得他有點兒“迂”,但“迂”是忠厚正直的表現,同那種奸滑比較卻是很可貴的。柔石熱愛文藝事業,整天躲在寓所裏搞創作。他積極從事革命文學活動,魯迅和他交談很投合,於是,在魯迅的支持下,他另外約了幾個青年,創辦了朝華社,目的是介紹東歐和北歐的文學及外國的版畫。為了扶植剛健質樸的文藝,創辦文藝刊物《朝花旬刊》;出版介紹歐洲短篇小說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介紹外國美術的《藝苑朝華》。柔石幹得很投入很起勁,買紙張,跑印刷,製圖和校對,社裏的雜務都歸他做,像老黃牛一樣勤勤懇懇。後來倒閉了還欠了外債,他毫無怨言,一方麵將剩餘的書拿到明日書店和光華書局去賣,另一方麵就拚命地翻譯外國作品,掙錢準備還債。柔石在實踐中碰了釘子以後,那種“迂”也漸漸改變過來。他對魯迅說,以後要改變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魯迅說:這怕難吧,譬如使慣了刀的,這回要他耍棍,怎麼能行呢?他簡潔地答:隻要學起來!他說的並不是空話,真的從新學起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