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書中人物簡譜(2 / 3)

孫伏園(1894—1966),原名福源,字養泉。浙江紹興人,編輯家。1911年在紹興初級師範學校學習,當時魯迅在該校任監督。1912年在浙江第五中學學習,當時周作人在該校任教,192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後擔任過《國民公報》副刊編輯,《晨報副刊》、《京報副刊》、《語絲》主編。1926年與魯迅同在廈門大學工作,1927年隨魯迅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1928年去法國留學,回國後在河北定縣從事教育工作。

許欽文(1897—1984),原名繩堯,筆名欽文。浙江紹興人,作家、教育工作者。1920年冬到北京大學旁聽魯迅講《中國史略》等課。1923年經孫伏園介紹,開始和魯迅相識,後來成為和魯迅關係較密切的朋友之一。1924年3月,魯迅擬許欽文《理想的伴侶》的輕鬆的諷刺筆調寫了一篇《幸福的家庭》。在魯迅的指導幫助下,他進行創作。他的短篇集《故鄉》就是由魯迅選編、校閱、選定封麵並設法出版的。

荊有麟(1903—1951),又名織芳、有林。山西猗縣人。1924年在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聽過魯迅講《苦悶的象征》,因為向魯迅請教寫作和翻譯等問題,開始和魯迅來往。有一段時期,他經常到魯迅家裏去請教和研究一些工作方麵的事情,和魯迅逐漸有了較密切的關係。1925年,經魯迅介紹任《京報》報館的校對,參加過《莽原》周刊的出版工作。1927年5月投靠國民黨,後又參加國民黨特務組織。

章士釗(1882—1973),字行嚴。湖南長沙人。辛亥革命後,任北京大學教授。1924年任段祺瑞執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鎮壓學生愛國運動,造成三一八慘案。辦《甲寅周刊》反對以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1949年為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成員,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後,遂留北平。同年出席全國政協一次會議,建國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許廣平(1898—1968),號景宋。廣東番禺人,魯迅夫人。1922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係。1925年在女師在風潮中,她以學生會總幹事的身份成為鬥爭的骨幹。1926年離北京南下,赴廣州任職於廣東省立女子師範學校。1927年魯迅在中山大學任教時,她被聘為魯迅的助教。1927年10月她隨魯迅到上海,成為魯迅的伴侶和戰友。魯迅逝世後,她在整理出版魯迅著作、推進魯迅研究工作方麵做出了巨大貢獻。

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人。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10月10日舉行武昌起義,12月19日被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布就職。2月13日,因革命黨人與袁世凱妥協,被迫辭去大總統。1914年建立中華革命黨,1919年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1年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次年因陳炯明叛變,退居上海。1923年驅走陳炯明後回到廣州。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宣言實行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將舊三民主義重新解釋發展為新三民主義。11月應邀北上討論國事,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兩大號召,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段祺瑞、張作霖作鬥爭。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林語堂(1895—1976),原名玉堂。福建龍溪人。1916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任清華學校英文教師。1919年去美國留學,後轉赴德國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3年回國,第二年,參加魯迅支持的“語絲社”。1926年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1932年以後,創辦《論語》、《人世間》、《宇宙風》等刊物,提倡“閑適幽默”文學。1936年二次赴美國任教,用英文創作了長篇《唐人街》、《京華煙雲》等。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現代傑出的詩人、劇作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1914年赴日本留學。“五四”時期,積極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動。1921年出版詩集《女神》,與鬱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1924年以後,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倡導革命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開始,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建國後,曆任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等職。

鬱達夫(1896—1945),浙江富陽人,現代家、散文家。創造社主要成員之一。著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散文《達夫散文集》等。其部分具有愛國主義思想,並對封建道德作大膽挑戰。散文主要是遊記,文筆優美。與魯迅合編過《奔流》。抗日戰爭時期,在香港、南洋群島一帶從事抗日宣傳活動。新加坡淪陷後,流亡蘇門答臘。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隊殺害。

柔 石(1902—1931),名趙平複。浙江寧海人,現代家。1928年到上海,從事進步文學活動。在魯迅的支持下,參加編輯《語絲》,創辦朝華社。1930年加入“左聯”任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創作有詩劇《人間的喜劇》,《舊時代之死》、《二月》、《希望》和《為奴隸的母親》,散文《一個偉大的印象》等。描寫現實生活樸實真切,感情深沉厚重。除創作外,還致力於介紹外國文學和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