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給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在唐代,觀賞牡丹成為富貴人家的一種習俗。據李肇《唐國史補》記載:“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中唐詩人劉禹錫也有詩為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
當時,牡丹價格十分昂貴,竟至“一本有直數萬者”。(亦見《唐國史補》)
講到大唐王朝,與“盛世”同時浮現在世人腦海中的,恐怕莫過於牡丹。牡丹又被稱為花中之王,由此推之,貞觀一朝,能稱得上牡丹之名的女人,莫過於唐太宗李世民的結發妻子文德皇後長孫氏。
就牡丹的花王之稱而言,王者之氣,一定是比較出來的,而且能夠與之比較的一定不會是尋常風骨,然而在這樣的眾香國裏,無刺無香、原本紮根在峭壁苦岩間的牡丹卻以一種最淡定的姿態勝出,最終成為國色天香的典範。
與牡丹的經曆相同,長孫氏能夠最後登上人間巔峰並流芳百世,是曆經磨難苦礪之後的結果。而貞觀之世的開創者李世民,也絕非尋常帝王男子,他所擁有的盛世群芳,也皆非凡品。然而長孫氏卻象她的丈夫成為諸國諸帝王的首領“天可汗”那樣,在她的映照下其它的女人都變得黯淡無光,她毫無疑義地成為群芳中的王者。這一切,不但使她成為世人景仰的絕頂人物,更使得貞觀後妃早已遠去的身影格外引人遐思。
摘自帖子《盛世牡丹——唐太宗李世民妻長孫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