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磚兒”為甚麼捐軀死戰在沙場,也則要赤心扶立漢家邦。莫道咱居功處無謙讓,咱本是天生下碧玉柱紫金梁。
“竹枝兒”他若問英布如何救外黃,咱則說項羽虧輸走夏陽,恨不就窮追直趕到烏江。今日個鳴金收士馬,奏凱見君王,堤防,隻怕他放二四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
(雲)可早到漢營了也,令人。接了馬者。(做下科)(卒報雲)喏,報大王得知,有英元帥到於轅門之外。(漢王雲)隨大夫,你出去引進來。(隨何出迎科)(正末入見,雲)末將引兵到外黃城下,與項王決戰,幸獲微功,隻是不曾請的旨,不好窮追,望大王勿罪。(漢王雲)項王此敗,其意氣消折盡矣。況他龍且周蘭已為韓信所斬,隻待諸侯之兵會集,那時追他,亦未為遲。孤家聞知兵法有雲,兵賞不逾日,當時韓王克齊,就封三齊王。今卿建此大功,封為淮南王,九江諸郡皆屬焉。隨何說卿歸漢,功亦次之,加為禦史大夫。其餘諸將,姑待擒獲項王之後,別行封賞。一壁廂椎翻牛,窨下酒,就軍營前設一慶功筵宴,賜士卒大酺三日者。(正末同隨何謝恩科)(唱)
“水仙子”謝天恩浩蕩出尋常。(帶雲)咱英布嗬。(唱)與韓信三齊共頡頏。便隨何豈有他承望,也則為薦賢人當上賞,消受的紫綬金章。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麵當正。
§§石君寶
石君寶,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生平事跡不詳。州(今遼寧蓋縣)人,女真族,姓石盞,名德玉,金貞佑初從軍,官至武德將軍,金亡後居燕,從劉自然學畫,善畫竹,晚號共岩老人。所作雜劇十種,現存《魯大夫秋胡戲妻》、《李亞仙詩酒曲江池》、《諸官調風月紫雲亭》三種。《秋胡戲妻》是石君寶最成功的作品,它在前代傳說的基礎上,結合元代的現實生活,大膽進行改編,揭示了元代兵役製度的殘酷、高利貸遍布、地主豪紳欺壓良善等黑暗現象,同時還塑造了梅英這個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善於與惡勢力鬥爭的勞動婦女藝術形象,展示了她忠於愛情,蔑視富貴,敢於與侵犯她的種種社會邪惡勢力抗爭的美好品格。在元代雜劇中,描寫婦女形象的劇作不少,其中不乏反抗鬥爭的,但極力歌頌農村勞動婦女優美品德和鬥爭精神的,卻為數極少,在這個意義上說,該雜劇在中國戲劇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和《秋胡戲一說是遼東蓋妻》不同,《曲江池》和《紫雲亭》則描寫都市歌妓藝人的愛情生活。《曲江池》取材於前代流傳的傳奇、話本,而《紫雲亭》則依據觀實生活創作。《曲江池》本於唐傳奇《李娃傳》,卻刪去李娃參與鴇母用欺騙手段趕走鄭元和的情節,改為與鴇母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同時還增加了她救護鄭元和等描寫,使李亞仙的形象具有新的內涵。作者在歌頌李亞仙美好內心世界的同時,還揭露了鄭父的凶殘虛偽和鴇母的勢利狠毒,使我們對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有些認識。《紫雲亭》描寫女真族官家子弟與藝人相愛的故事,在元雜劇中,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作品不多,著重描寫他們與歌妓藝人爭取愛情自由的更是鳳毛鱗角,因此也值得我們重視。從現存三個雜劇中,可以看出其劇作的特色:多以下層婦女為描寫對象,熱情歌頌她們勤勞、善良、敢於和社會惡勢力鬥爭的美好品格,多方麵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在藝術上,無論創作還是改編,都能大膽推陳出新,賦予原來故事以新的內涵和意義,人物形象更為生動、完美,語言本色潑辣,富有生活氣息,曲詞明白如話,又具有詩的節奏,顯示了元雜劇本色派的劇作特點。石君寶的其他劇作雖已散佚,但從劇名考察,它的題材也相當廣泛,有根據史實創作的曆史劇,如《漢高祖肉醢彭越》;有描寫風花雪月的“風情戲”,如《士女秋香怨》;還有反映宗教思想的“神仙道化”劇,如《張天師斷歲寒三友》。這表明作家興趣的廣泛。其《柳眉兒金錢記》與現存題名喬吉的《唐明皇禦斷金錢記》內容相類,有人懷疑是石作而非喬作,因無足夠資料,故難以遽斷。
§§魯大夫秋胡戲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