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我九歲那年,跟幾個姐姐去鄰近的秭歸縣春遊,走了十多裏山路,來到一個叫樂平裏的地方。在樂平裏,我見到了那座被稱作“夫子廟”的廟宇,廟不大,隻有五十多個平方,裏麵供著一個古人的石像,這個人束發峨冠,身著深衣,斜配長劍,滿臉是哀怨憤激的表情。聽守廟的人說,這是屈原的石像,樂平裏就是屈原的出生地。後來,我們又遊玩了照麵井、讀書洞幾個景點,聽見的無一不是屈原發奮讀書的傳說故事。後來,慢慢長大,讀過了屈原的曆史和一些詩句,便把他當作心目中的偶像,也知道這世界上,人都會慢慢死去,但隻有文字和青史會永存。
我二十歲,參加了工作,在鄉村裏收農業稅,每年,都在鄂西高原上的鄉村奔走,在農戶裏住宿,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這裏的農戶熱情的不得了,除了吃飯喝酒,晚上,便是在火籠前聊天。這裏,緊挨著神農架,有許多神神怪怪地傳說,有野人的,有怪樹奇石的,有妖魔、神漢、巫婆的,那十多年,我把我聽見的故事,都裝在腦子裏。
三十四歲那年,政府取消農業稅,我下崗了,沒有了收入,生活陷入了困頓。好在那一年,我買了台電腦,學會寫故事,把以前聽到的故事,重新演繹,用自己的理解寫出來,每個月的收入還算不錯,比上班還劃算。在後來,我又做過幾份工作,監理、發電工、保險,讓我對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並且,我用故事所掙的十幾萬元稿費建了一座樓房,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其實,生活就是一個故事,當你理解他,他便會饋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