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吟出的這些梅花詩都是當年在九華山時跟飛燕姑娘所學,當時四季風景各有詩詞,飛燕逐一背出,董海川牢記在心。
鸚鵡揚著小臉:“董爺,還有一首詠梅計最有名,‘眾芳搖落獨宣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碟若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董海川道:“這是北宋‘梅妻鶴子’的林逋先生做的,你是跟誰學的?”鸚鵡發出銀鈴般的笑聲。“跟三奶奶學的唄。三奶奶出身書香門第,家藏巨書,可是後來三奶奶的父親寫文章得罪了朝廷,被抄家數次,家道中落。”
鸚鵡沉思一會兒,又問:“董爺,你武藝那麼神氣,是跟誰學的?怎麼學的?”
董海川吐吐舌頭:“梅花香自苦寒來唄。”
鸚鵡拍手笑道:“這也是梅花句,真妙!董爺,我有個遠親,武藝超群,在北京很有名氣。”
董海川問:“叫什麼名字?”鸚鵡道:“叫程廷華,我們都是河北深縣程家村裏的住家,程大哥後來進京學徒,以後在哈德門外花市上四條開眼鏡鋪,以製作眼鏡為生,人稱‘眼鏡程’。我還有二哥叫程殿華,武藝也不錯,目前仍在老家。”董海川道:“我在河南時聽朋友講過這個人,倒很想認識他。”原來董海川在河南時,聽呂飛燕敘述進京取藥經曆,曾提到北京城裏的三位好漢,一位是救她脫險的“煤馬”馬維祺,一位是在天寧寺地牢共患難的“眼鏡程”程廷華,另一位就是在宛平城拔刀相助的“鐵鑼子瘦尹”尹福。董海川來北京後很想結識這三位壯士,隻因為王府事務纏身,北京路徑又不熟悉,一時無暇拜會他們。
這時,何六慌裏慌張跑來,叫道:“董爺,哎呀不好,全教頭中了邪了,跪在屋裏一動不動。”董海川笑道:“他這是在練功吧。”何六一本正經地說:“不象。”“瞧瞧去。”
兩個人來到房中,隻見全凱庭果然跪在那裏,口中念念有詞。他見董海川進來,朝他就磕頭。董海川裝沒聽見,倒了一杯茶,漫不經心地喝起來。何五道:“他這個病怎麼治呀,要不再請個郎中來。”董海川笑道:“不用,他明明是在練功,你不要打攪他。”說著,走了出去。
董海川來到藏書樓上,翻開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看起來。正看著,忽聽房頂上有腳步聲,他急忙吹熄蠟燭,來到窗前一瞧,對麵房上有個人,身穿沉香色衣服,紫色坎肩,頭上插著一朵山菊花,動作敏捷得如同山貓。隻聽他打一聲呼哨,這邊屋頂上也有人回一聲呼哨,然後聽到屋頂上那人沿著牆壁攀援而下,兩個人下房來彙到一處,直朝真趣軒而來。
董海川心想:這兩人準是為禮品而來。董海川下了藏書樓,也來到真趣軒。見門口兩個護衛爛醉如泥,鼾然大睡。董海川側耳細聽,裏麵傳出翻箱倒櫃的聲音。他敲開了房門,隻聽“嗖嗖”兩聲,兩道亮光一閃,董海川知是暗器襲來,一偏頭,兩支飛鏢一齊缽在門上。
緊接著有兩個人一齊撲向董海川。董海川賣一個破綻,一招“孤雁出陣”,退了幾步,兩個人不知虛實,都使“猛虎撲食”,四隻拳朝董海川擂來。董海川一招“三盤落地”,將兩隻手收於兩腿之側,兩隻手大拇指對準對方腿上的“風市穴”,隻聽“哎喲”、“哎喲”兩聲,兩個人一齊倒地董海川點燃一支蠟燭,隻見兩個年輕壯士倒在地上呻吟。其中一個大個子恨恨道:“要殺要砍,隨你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