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靜琬塔牛良臣就義 法源寺劉鳳春識寶(3 / 3)

劉鳳春道:“尹大哥,請到家裏坐。”尹福道:“有時間再去拜會,今日天已不早,明日還要送貨呢。”

劉鳳春是河北涿縣人,他身材矮小,瘦得像盞燈,可是動作卻靈活得像隻貓,力氣大得像隻虎。碗口粗的一棵樹,他用力一撞,“哢嚓”一聲準斷。他在喜鵲胡同開一個專賣婦女首飾的鋪子,所以人稱“翠花劉”。他整日滾在首飾堆裏,對文物也頗有研究,一些親朋好友常拿一些文物請他鑒賞。

第二天一早,劉鳳春挎一個裝滿婦女首飾的籃子,到廣安門一帶叫賣,直到太陽有一竿子高的時候,還沒一個主顧。他又冷又餓,走到牛街時,見一些香客進了胡同裏的一座寺院。他想:我這陣子生意不好,不如也進廟燒柱香試試。想到這兒,他也隨著香客進了寺院。

這寺院喚做法源寺,創建於唐代貞觀年間,是唐太宗李世民當年遠征高麗,為了悼念和憫撫陣亡將士所建,宋欽宗趙醒被金兵擄至燕京時曾囚禁於此。劉鳳春還是第一次進這寺院,這裏雕梁畫棟,鬆青柏翠,好個幽靜所在。穿過天王殿,走進大雄寶殿。殿內香煙繚繞,上供三世佛;中間是現在世的釋伽牟尼佛,左邊是過世的迦葉佛,右邊是未來世的彌勒佛。東西兩壁為二十聖僧像。劉鳳春從一個小和尚手裏接過一柱香,跪地便拜。猛一低頭,見自己所跪地毯造型精美,花紋古樸,褐紅泛光,仔細一瞧,不禁失聲叫道:“這是無價之寶呀!可惜了,可惜!”小和尚忙問何故,劉鳳春讓他快去請法師來。

一忽兒,文讚法師疾步走來,他年過六旬,精神矍爍,身披火紅袈裟,手撚人骨製的串珠。劉鳳春道:“這地毯是西漢時期張騫通西域時,‘絲綢之路’的絲綢真品,當跪毯豈不是糟蹋了嗎?”文讚法師俯身摸了摸地毯,歎道:“看來這地毯真是古董,前幾日天主教南堂摩西神父派人來,要用十萬兩白銀買這地毯,被本僧拒絕。”劉鳳春道:“這是國寶,應妥為保存。”

文讚法師點頭,忙命僧人撤去地毯,藏於藏經樓上,派武僧日夜守護。

文讚法師問道:“借問施主姓名?”劉鳳春道了姓名,文讚法師聽說過他的故事,忙請他到僧房敘談,二人邊吃邊談,非常投機。原來文讚法師早年間在終南山紫閣寺出家,後不堪忍受當地惡霸欺淩,打傷惡霸,逃到北京法源寺為僧。二人又敘了一回,劉鳳春告辭而回。

第三天一早,劉鳳春被一陣急促的叩門聲驚醒,披衣推門一瞧,法源寺的小和尚驚慌失措,站於門口。“出了什麼事情?”

小和尚眼淚汪汪地說:“劉師父,昨日深夜寶毯不知去向,法師叫我來請您去。”劉鳳春匆匆隨小和尚來到法源寺。

走進法師的僧房,法師正坐在凳上嗟歎。

劉鳳春道:“法師不必過於傷心,快說情由。”

一行人來到後院的藏經樓上,書案上石匣內空空無物。

文讚法師道:“前日把地毯藏於匣內,派兩名武僧日夜守護,可是誰想到今日一早一打開石匣,寶物被盜。”

劉鳳春問:“武僧可曾貪睡?”

兩名武僧趨步上前,急著說:“我們一直不曾離開半步,昨夜三更,不知從哪裏刮一股香風,我們錯錯睡去,醒來才發現寶物丟失。”

劉鳳春沉吟半晌,緩緩道:“想是夜行人用薰香將武僧薰倒,盜走寶毯,那日香客混雜,可能混進壞人,偷聽真機。不過,這事恐怕與南堂的摩西神父有關,今晚我去南堂探聽一下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