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郭濟元就義白雲觀 董海川憤離北京城(3 / 3)

郭濟元揮動鐵拐,上下翻飛,一忽兒那網就破了。

董海川跳在網外,一揚手,一支袖箭飛出去,正中邱祖殿上撒網的宮牆柳的咽喉,宮牆柳“哎呀”一聲栽了下來。這時隻聽觀外人聲嘈雜,火光衝天。郭濟元一頓足:“我們被清兵包圍了,我來掩護,你快逃命吧!”

董海川扯下一塊衣襟蒙於臉上,抽出雞爪鴛鴦鉞,說道:“師叔,這是哪裏話,我們憑著渾身武藝,定能殺出去!”

兩個人來到後院,但聽院牆後悄然無聲。郭濟元側耳聽了聽,說:“這裏有埋伏。”話音未落,一抬鐵拐,正在院牆上偷窺的二太保花蝴蝶就栽了下來。

董海川暗暗佩服師叔的功夫。兩個人又轉到東北角門處,門砰地被踢開,大太保龍飛虎、十二太保侯英傑和清宮大內教頭耿太監衝了進來。董海川用雞爪鴛鴦鉞迎住耿太監,郭濟元被龍飛虎和侯英傑纏住。郭濟元殺得性起,不到一袋煙的功夫,就把龍飛虎和侯英傑擊死,先後董海川也把耿太監刺傷在地。兩個人奪門欲逃,隻見門外毒弩雨點般掃來。郭濟元那條鐵拐左右翻飛擋住毒弩,二人又朝東北角奔來。牆上立著三太保黃雲鶴、四太保綠如意,二人各拿鎦金镋、子母刀,得意洋洋。郭濟元側耳聽聽,心中有數,用鐵拐一指二人:“有本事下來見個高低!”那二人發一聲喝,一齊跳下牆來,郭濟元大吼一聲,就在黃雲鶴、綠如意著地一刹那,他輕輕用手一兜董海川,董海川身不由己,被彈起一丈多高,飛出牆外。

原來郭濟元剛才側耳聽時,發現這裏清兵空虛,可望打開缺口,為救董海川,使用功力,把他推出院牆。

董海川剛在牆外著地,胡同裏湧出一夥清兵,他用雞爪鴛鴦鉞左劈右刺,殺死幾個清兵。他想再跳進觀內去救師叔,隻聽郭濟元連聲大叫:“不要管我!”聲音漸漸西去。

董海川來不及多想,轉身奔進胡同。跑了一程,後麵清兵仍緊追不舍。正跑著,隻見清兵“撲通”、“撲通”倒了好幾個。抬頭一看,原來房上一人正在向清兵放暗器。清兵退後,房上那人跳了下來,原來是單刀魏吉祥,二人急忙朝東跑去。

郭濟元把黃雲鶴和綠如意引到白雲觀正門口,正在廝殺。忽然,觀門大開,一夥洋兵排成一行舉槍向他們射擊,“砰、砰”幾槍,郭濟元躲閃不及,身上連中數彈,倒在血泊之中……黃雲鶴和綠如意也中彈倒下。原來清延恐怕十一太保難於製服郭濟元,向英法駐京使館求援,調來了洋槍隊。

鐵拐道人郭濟元在白雲觀英勇就義的消息傳來,董海川痛不欲生,茶飯難進,一連幾日,臥床不起。朝廷腐敗,誌士陣亡使他激憤痛楚,無力補天,前途渺茫使他惆悵苦悶,他不願再在王府苟且偷生,又向肅王遞交了辭呈。肅王見他抑鬱不樂,但又不願失去他這塊“金匾”,於是讓他到熱河附近的領地喀喇沁養息。董海川就這樣離開了北京城,他的弟子尹福隨他同往。他的五十多個弟子和楊露禪、宋邁倫、陳玉娘以及幹女兒陳媛媛等一直送他到盧溝古橋。壯誌難酬的董海川,仰望著南去的大雁,淒然淚下;他把布滿皺紋的臉深情地貼在盧溝橋冰冷的石雕欄上,淚眼悵望著那一隻隻躍躍欲試的石獅子。驀地,他站起身來,高舉雙臂,大聲吟誦著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那聲音悲愴,雄壯,回響不已……

時間如白駒過隙,董海川一去就是十年。十年後回到北京時已是雪染雙鬢,此時肅王華豐已經故世,他終於卸去肅王府護衛總管的職務,悄然安居在幹女婿施紀棟家,過著隱居的日子。清光緒八年(1882年)12月15日,這位聲名顯赫的八卦掌祖師端坐而逝,享年八十四歲。他的弟子們把他安葬在東直門外紅橋牛房村。

過了不久,一個殘陽如血的黃昏,在董海川墓前的萋萋野草中,默默地佇立著一位風燭殘年的老道姑,她鶴發童顏,從她那紋路清晰的臉龐上能看出她年輕時的佳韻。她似乎遠道而來,風塵仆仆。她顫巍巍從沉重的背囊裏取出一柄鴛鴦寶劍,輕輕地放在墓前,熱淚簌簌而落。一忽兒,她猛然跌撲在墓上,嗚嗚地哭起來,那聲音淒切悲哀,仿佛有滿腹委屈。

那柄寶劍在夕輝中熠熠生輝,劍柄上清清楚楚刻著三個鎦金小字:“呂飛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