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演講口才實用技巧(2)(1 / 2)

二是角度變換法

藝術攝影不算從正麵平視的角度拍攝,鏡頭可側,可背,可仰,可俯;可以逆光,可以順光。隻有這樣才能拍攝出不同特點的照片。從同一則材料中發現不同的主題,也需要這種藝術,這就是角度變換法。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詩,很形象地說明了這種方法的奇特作用。任何事物的內部結構都比較複雜,外部情況也是多種多樣,因而同一事物除了具有正麵基本意義之外,還具有許多旁引乃至反麵性的意義。因此,在構思過程中就可以從多角度引出眾多主題進行充分選擇,避開俗題。

三是知識雜交法

即把自己熟練掌握的不同學科中相對獨立的知識或問題結合起來,使之構成一個新的研究題目進行研究,從而引出全新的觀點的方法。這也是學術研究選題創新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即興演講當中,針對那些比較客觀的材料和標題,構思時候應將這些感情的東西滲入到個人的生活經曆或經驗以及自己的文化知識中,這樣一來,你已賦予這個題材新的內涵。於是,這個主題便在無形中產生了新意。

最後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新穎的主題被選出來後,必須給它冠一個漂亮的、能準確概括它的名字,這就是題目。題目的擬定務必要做到簡潔、新奇、意遠,讓聽眾“一聽便知,過目不忘”。

4.語言應通俗易懂

演講的目的是讓人聽懂。台下聽眾水平盡管不一,但是都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弄懂講話人的每一句話,全麵理解話裏的觀點,這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講話人在講話時板著麵孔,賣弄辭藻,用一些艱澀的詞彙和聽眾捉迷藏,無異於存心讓聽眾聽不懂,這樣的講話豈不是瞎耽誤工夫?人們對任何道理的認識,都要經過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所以在演講中,應當使用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表情達意。這樣,才能使所講的道理易於被聽眾接受,才能使所講的話受到聽眾的歡迎,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實上,有時一個精彩貼切的比喻,可以使一個複雜的道理,顯得十分簡潔明確,這也是人們常常感到某些講話乍聽起來平淡樸素,但是卻耐人回味,而且越琢磨越感到真切清新、寓意深刻的原因。例如,我國醫學家修瑞娟在講到我國某些行政機關的官僚主義作風時,說道:“好比我種了一塊西瓜地,瓜成熟了,誰都想到這塊地上摘瓜。美國、聯幫德國、瑞典、瑞士的人都訂了‘搶瓜’方案,外國專家都爭著與我們協作,利用我們的科研成果。可是,回國來呢,像是遇到個80多歲的老奶奶,嘀嘀咕咕,還懷疑你種的是不是西瓜?是紅瓤的還是白瓤的?你先給我把瓜切開,我要嚐嚐你那瓜才決定是否摘瓜。”

她的這一段話用通俗貼切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諷刺了官僚主義作風,既尖銳深刻,又給人以啟迪,使人一聽就懂。這樣的話,聽眾怎麼能不歡迎呢?

通俗易懂也並不是使語言過分庸俗,它有一個標準,就是演講者所運用的語言與大多數聽眾的水平相適合。如果聽眾是高知識層次的專家、學者,就要求講話者使用語言時不能過於通俗化,否則將會顯得噦嗦冗長,達不到滿意效果。

因而,演講時講話人要針對不同對象的接受能力,靈活掌握語言的應用。

5.以數字服人

在古今中外的諸多演講中,數字因其表意清楚、明白,說服力強,表達準確而被廣泛應用。數字宛如一顆顆晶瑩透明的星座,散發著奇異的光彩,點綴著一篇篇演講佳作。

1972年,來自紐約的一位女國會議員貝拉?伯朱格進行了一次演講,呼籲在政治生活中給婦女以平等地位。她說:“幾個星期前,我在國會傾聽總統對全國發表的講話,在我周圍落座的700多人有17位女性。在435名眾議員中,隻有1個是女的,在100多名參議員中隻有1個女的;內閣成員中沒有女的,最高法院中也沒有女的。”

她的話很簡練,而且大多是數字,但是,就在這數字的巧妙運用中,伯朱格說明了她的道理,而且遠比發表鴻篇大論來得更直接。

演講者運用數字,淺顯易懂,說服有力。尤其是對比性數字的威力更大。

例如,為了說明美國電視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節目之多,有人發表演講:“調查表明,青少年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的歲月中,大約有10000多個小時是在聽搖滾音樂中度過的,這比他們在校12年度過的全部時間隻少500小時。有人作了一項調查,平均每個觀眾一年裏從電視節目上可以看到9000個表現性行為的鏡頭;暴力場麵更多,一般高中生到畢業時,觀看電視22000小時,相當於他們課堂時間的2倍,在這22000小時中,看電視可以看到18000起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