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父華盛頓(2 / 2)

1781年9月,英軍統帥康華理率部下千餘人向華盛頓投降,美國獨立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戰爭結束時,華盛頓時年五十一歲。他辭去軍職,向部隊告別。

1787年,製憲會議在費城召開。華盛頓作為製憲會議必不可少的人參加會議,並成為會議的主席。托馬斯·傑斐遜稱這次製憲會議是一群“神人”的聚會。在會議上,華盛頓竭盡全力用自己的威望和影響力,為代表們之間的相互溝通創造氣氛,起到了平衡和協調的作用。最終所有代表都同意將行政權力賦予一人——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製憲會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聯邦憲法的通過,揭開了華盛頓人生中新的一頁。當時人們都認為美國第一位總統非他莫屬,選舉團的選舉說明了一切。同一天,代表們在各州的州府投票,不可能進行聯絡,但人們都投了他的票。於是,他成為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總統,第一位全票當選的總統,第一位沒有任何黨派身份的總統。獲悉自己當選總統後,華盛頓表示:“我將下定決心,別無他顧,竭盡全力為民效力,以期能在適當的時機盡早解除這一職務,使我再次隱退,以便在驚濤駭浪之後,度過平靜的晚年,以享天倫之樂。”

華盛頓渴望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安享自己的晚年。1797年3月3日,他等待已久的一天到來了,這是他擔任公職的最後一天。他舉行了一次莊重而熱烈的告別宴會,最終結束了他的公仆生活。在人們的惋惜、痛苦和眼淚中,華盛頓平靜地離開了政壇,回到他向往已久的家園——弗家山莊。他的退隱為美國總統的任期立下了不超過兩屆的先例。

與當時其他的美國領袖如托馬斯·傑弗遜、詹姆斯·麥迪遜、亞曆山大·漢密爾頓等相比,喬治·華盛頓缺乏創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無論在戰爭還是和平期間,他在行政領導方麵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任何政治運動都不會達到目的。對美國的形成,麥迪遜的貢獻是重大的,而華盛頓的貢獻幾乎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

美國有一位華盛頓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作為第一任總統是幸運的。翻開南美和非洲各國的曆史,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以民主憲法為伊始的新國家,墮落成為軍事專製國家也是易如反掌的。華盛頓是一位堅定的領袖,他保持了國家的統一,但是卻無永遠把持政權的野心,既不想做國王,又不想當獨裁者。他開創了主動讓權的先例——一個至今美國仍然奉行的先例。